健康知识
炎炎夏日,警惕小儿急性胃肠炎的发生!
- 文:儿科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5-08-20
夏日炎炎,警惕急性胃肠炎
定 义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不适。
病 因
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
不洁的生冷食物(如生鱼片、凉拌菜)、变质剩饭剩菜、未洗净的瓜果。
过量摄入冰淇淋、冰镇饮料,或暴饮、暴食、辛辣油腻食物。
室内外温差大,频繁进出空调房,腹部受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夏季出汗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身体抵抗力下降。
饭前便后不洗手、使用公共餐具不注意清洁等不良卫生习惯,都增加了感染风险。
由过敏引起:对牛奶、大豆、海鲜等食物过敏引起。
感染性
多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肠道内感染。
亦可因为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肠道外感染,引起症状。
临 床 表 现
发病初期常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次数较频繁。
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数次甚至数十次不等。
大便性状也发生改变,可为稀便、水样便、蛋花汤样等,部分患儿大便中可能带有粘液或脓血。
腹痛:
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为阵发性绞痛,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
脱水:
轻度脱水时,患儿可出现口渴、尿量略减少、皮肤弹性稍差等表现。
中度脱水时,口渴明显、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及前囟凹陷。
重度脱水时,患儿皮肤弹性极差,眼窝及前囟深陷,尿量极少或无尿。
全身症状:
发热时体温可高达38℃以上,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乏力、嗜睡、昏迷等症状。
调整饮食
患儿呕吐较频繁,应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呕吐症状缓解后再逐渐恢复进食。
恢复饮食时,先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粥、疙瘩汤等。
避免吃辛辣、油腻、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玉米、芹菜、红薯等)。
预防和纠正脱水
轻、中度脱水且无严重呕吐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用温开水稀释,禁用牛奶、果汁、饮料等进行稀释)。
重度脱水患儿,遵医嘱进行静脉补液,输液过程中严格掌握输液速度。
药物治疗
病毒感染时以饮食疗法和支持疗法为主,一般不用抗生素。
腹泻患儿一般不宜使用止泻剂,可应用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肠道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护 理
注意手卫生,外出归家及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用脏手抓取食物。
注意食物的卫生,不吃生食,外出就餐时要确保餐具干净。
饮食以流食为主,比如面条、粥、米糊等,少食多餐,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
注意腹部保暖,可以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
每次排便之后,家长用清水清洗宝宝臀部并擦干。
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预 防
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好习惯,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睛等部位。
保证食物新鲜、干净,不吃变质、过期的食物。不喝生水。
夏季高温时,避免给孩子吃生冷、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减少高糖饮料和零食的摄入。
在外就餐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避免路边摊等食品安全难以保证的场所。
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周围有孩子患病,尽量避免接触。
温 馨 提 示
用药3天后,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出现发热,脱水、剧烈呕吐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