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巧思妙手,借“活页”补“残垣”

  • 文:手足显微外科 董新利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5-08-12

6月的一天,年轻的王女士(化名)遭遇了一场严重车祸,车轮的碾压和路面的摩擦导致右踝开放骨折脱位,并合并外踝部软组织缺损,且污染极为严重。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未果,最终来到我院。

术前三维CT可见踝关节粉碎骨折伴脱位

随即手足显微外科启动应急方案,严格遵循急诊手术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带患者完善各项检查,以最短时间送进手术室手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最终历经三次手术,万幸的是踝关节得以保全,但因路面摩擦和皮肤坏死让外踝部留下了拳头大小的皮肤缺损区,每次换药,王女士看着裸露的创面都疼痛难忍。

术前创面缺损面积约10cm*9cm

面对这个棘手的修复难题,手足显微外科董玉金教授给出了方案:“足踝是行走的‘轴承’,既要耐磨又要灵活。普通植皮就像‘糊纸’,无法承受摩擦和压力,极易破溃坏死。我们需要重建一道有血有肉、有弹性的‘活屏障’。” 他指着王女士大腿前方解释道:“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就是从这里‘借’一块自带血管的‘活页皮肤’,精准移植到缺损区,重新为踝关节披上柔韧的铠甲。”

手术室内,董教授团队首先在王女士大腿前外侧精准定位旋股外侧动脉的穿支血管,仔细设计皮瓣的大小和切取范围,并增加了天幕设计;随后切下与缺损区大小匹配的皮瓣,连同供养它的血管蒂完整保留。接着转向足踝战场,仔细解剖出受区的胫前血管。在高倍显微镜下,比发丝还细的显微缝线将皮瓣的动静脉与受区血管精密吻合。当血管夹松开的一瞬,苍白的皮瓣瞬间泛起红润的血色——生命的桥梁成功架通!最后无张力条件下缝合皮瓣,同时供区切口也直接缝合。

股前外侧皮瓣设计(天幕设计),供区直接缝合

术后72小时是皮瓣存活的“黄金守望期”。科室医护团队严密监测皮瓣色泽、温度和毛细血管反应。当挺过1周的风险期后,看到皮瓣始终饱满红润,王女士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术后两周,皮瓣完全成活,边缘愈合良好,已如期拆线。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已回家修养,等待下一步治疗。

3周后皮瓣百分百成活(已拆线)

董玉金教授指出,股前外皮瓣被誉为修复领域的“万能备胎”,其核心优势在于三重保障:

1.自带血供,成活可靠:独立血管系统确保移植组织高效存活,抗感染能力强。

2.厚薄适中,功能卓越:兼具耐磨性与柔软度,完美适应足踝高活动区需求。

3.供区隐蔽,代价最小:大腿供区可直接缝合,仅留线性瘢痕,不影响功能。

该技术是复杂足踝缺损修复的金标准,尤其适用于:

-严重创伤或感染后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骨、肌腱或内固定物外露需软组织覆盖保护;

-传统植皮难以成活或无法满足功能需求的部位。

出诊专家:

董玉金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