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修复与再造:用多种方法保留股骨头

  • 文:2015年8月24日《半岛晨报》A24版
  • 日期:2015-08-24

采访背景

据了解,在《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制定之前,多年来,我国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很不规范。有很多患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也让很多患者过早地置换了人工髋关节。作为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副会长,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赵德伟教授在2012年牵头制定了《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为全国骨科界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治疗及评定方法制定了规范化标准。在骨坏死的显微外科治疗方面,赵德伟创立了微创带血管蒂骨瓣转移的治疗方法等多种国内先进的治疗技术,尽可能地让股骨头人工关节置换的时间向后推迟或避免置换。

赵德伟教授介绍,股骨头坏死没有明显的年龄限制,青壮年多发。股骨头坏死有不同的分期,1期在X光片上看不出什么病变;2期能看出一些轻微病变;3期出现塌陷;4期塌陷、破裂甚至脱位。股骨头坏死病理过程很复杂,如早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就会出现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狭窄,最后导致骨性关节炎,使患者髋关节功能出现障碍而致残。尽最大的努力保留股骨头,延缓和避免人工关节置换,是对年轻股骨头坏死患者治疗的关键和目的。目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经开展了多种保留股骨头治疗技术。初期患者:药物、物理治疗 赵德伟介绍,初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如绝对卧床牵引减压(物理治疗)、口服活血药物、静脉输液活血药物等。 技术特点:骨科专家赵德伟研发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药制剂,经药效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具有补气养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血供应、疏通经络、化瘀生新、加速新骨生成之功效。2期、3期患者:多种方法修复和再造股骨头 赵德伟介绍,对于40岁以下的2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股骨头髓芯减压”技术,是通过微创的髓芯减压入路,减轻股骨头内压力,恢复股骨头内血运。同时本院骨科研究中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细胞学技术,离体培养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回植入坏死股骨头,提供股骨头修复重建的种子细胞,为新骨生成、替代死骨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对于40岁以下的3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骨瓣移植技术治疗。对于股骨头塌陷预期进展的患者,可以采用骨瓣移植+钽金属棒联合治疗。 技术特点:针对髋周血供特点,应用带血运骨瓣移植的方式对股骨头进行修复,该方法在头颈部开窗清除股骨头内坏死骨后,应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或横支大转子骨瓣转移到股骨头内或头上修复骨缺损,重建股骨头内血运,而达到治疗目的。并率先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了带血运骨瓣转移后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的根本问题。 钽金属棒以其优异的组织相容性与生物力学特性为塌陷的股骨头提供了更好的力学支撑,并有利于新骨生成,同时手术创伤小,达到微创效果,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对于40岁到55岁的3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因患者年龄偏大,成骨能力减弱,在带血运骨瓣移植的基础上,多考虑联合钽金属棒植入的方法治疗。 技术特点:赵德伟研创的系列股骨头修复与再造的方法,已发现人体自身多处可以用来对股骨头进行有效的修复与再造的组织,并保证了重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使股骨头重建的成功率达90%以上。这一系列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绝大部分患者有效地延迟了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或避免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4期患者:青年患者以“保头”为主55岁以上可做人工关节置换 赵德伟介绍,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是20世纪骨外科学的一次革命性进展,特别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很快缓解疼痛、迅速下床活动、减少了长期卧床的严重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技术特点:医生应该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规范操作和积极防治并发症,达到更好的远期效果。对于55岁以上的患者,股骨头已经塌陷,感觉疼痛严重并出现活动功能障碍,应该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方法来治疗。 对于股骨头坏死晚期、头破损严重的青年患者,可以采用“多个带血运骨瓣重建股骨头”技术进行保留股骨头的治疗。尽可能恢复青年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延缓和避免了人工关节置换。 技术特点:对股骨头坏死晚期、头破损严重的青年患者采用多个带血运骨瓣重建股骨头,解决了本领域内的技术性难题。一是克服了股骨头破坏严重,难以修复的困难;二是避免了青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后,面临的反复翻修的困扰。这样,可以避免人工关节置换十几年后的再一次换关节。目前,已有数千例此类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经过修复重新站立起来。

2015年8月24日本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