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高热不退,原因竟然是它!

  • 文:感染科 吴宇龄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5-06-27

72岁的白大爷于广东、福建等地旅游回来后出现发热、畏寒,体温最高达39.4℃,伴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发热时躯干部位可见充血性皮疹,于外院住院治疗未明确发热原因,且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并出现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为进一步诊治来到我院感染疾病科住院。

考虑患者发热前曾有外地旅居史,能否患有传染性疾病?带着疑问我们完善了血MetaCAPTM病原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恙虫病东方体序列数4250,同时送市疾控中心化验登革病毒阴性、汉坦病毒阴性、大别班达病毒阴性、恙虫病东方体阳性,最终,白大爷被确诊为“恙虫病”。

针对白大爷的病情,感染疾病科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采用药物抗感染,给予退热、缓解疼痛、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护肝肾功能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经反复查体未发现焦痂。在感染科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白大爷的病情逐渐好转,体温恢复正常,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肝肾功能好转,现已康复出院。

一、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以恙螨为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恙螨幼虫由于吸食恙虫病东方体感染的动物血液而感染该病原体,人被感染的恙螨幼虫叮咬后发病。

二、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鼠类是主要传染源。此外,兔、猫、猪和家禽等也能感染本病。人患本病后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2.传播途径:恙螨是传播媒介,人在草地上活动时,被带有病原体的恙螨叮咬而感染。

3.易感人群:人对本病普遍易感,从事野外劳动、较多接触丛林杂草的工作者是高危人群。

4.流行特征:主要流行于亚洲太平洋地区,尤以东南亚多见。我国以东南沿海地区多发,北方地区多发生于秋冬季,9-12月为发病高峰期。

三、恙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全身表现:高热,体温可达39-41℃,常伴有寒战、头痛、嗜睡、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2.局部皮肤表现:被恙虫叮咬后会出现红色丘疹,逐渐变为水疱,随后形成焦痂及溃疡,一般在4-10mm之间,多数患者只有一个焦痂,焦痂为黑色或褐色,周围一圈红晕。淋巴结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恙虫病常见的体征之一,焦痂周围的淋巴结肿大较为明显。

3.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肝脾肿大、眼结膜充血,危重病例出现严重的多器官损害,出现心、肾衰竭,循环衰竭等,还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四、如何预防恙虫病?

1.个人防护: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在草丛停留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浅色衣物,长袖长裤,扎紧袖口、裤脚,并使用驱虫剂,减少恙螨叮咬的机会。

2.环境治理:保持居家及工作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除杂物、杂草,减少鼠类栖息场所,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减少恙螨的生存空间。

3.及时就医: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一旦发现身体上有不明原因的丘疹、水泡或焦痂,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接触过恙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