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挽救“塌陷”左肺,重获“呼吸自由”
- 文:呼吸二科 刘唱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5-06-26
“原以为只是老毛病,没想到左肺竟然彻底‘罢工’了。”70岁的王先生一度只能靠轮椅代步,连穿衣、吃饭都要中途歇息。然而在我院呼吸科,1小时的微创手术后,他就能摆脱轮椅、自己行走,重获“呼吸自由”。
70 岁的王先生有着50年烟龄,堪称不折不扣的“老烟枪”,香烟曾是他朝夕相伴的“伙伴”,却也埋下了巨大的健康隐患。近段时间,他被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折磨,连穿衣、吃饭等日常活动都需频频停歇。
胸部 CT 结果令人心惊:王先生左主支气管中段远端被肿瘤完全堵塞,加之多量的胸腔积液,导致左肺几乎整肺塌陷,完全失去了通气与换气功能,只能靠右肺勉强维持基本呼吸。这不仅意味着严重的肺功能失衡,也极易引发反复感染、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然而,传统保守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除气道堵塞。明确病情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张黎川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并决定为患者实施全麻下经支气管镜肿瘤消融术。此技术无需开胸、创伤极小。
术中由张黎川主任确定病变部位,并使用高频电、冷冻等微创消融治疗方法,清除阻塞物,打开左主支气管“气门”。同时,由麻醉二科和呼吸介入护理团队密切协作,为手术提供安全、稳定的支持环境,术中由魏清敏护士同步配合操作,显著提升消融效率与术野清晰度。
仅用时1小时,患者血氧饱和度从85%提升至96%。术后半天患者无需轮椅即可独自行走、爬楼梯,呼吸困难评分明显改善。第二天复查胸部CT患者左肺明显复张。术后病理回报为鳞癌。呼吸介入在关键时刻打通气道,不仅缓解了症状,更为后续的抗肿瘤治疗赢得先机。
王先生的康复,正是呼吸介入技术在疑难气道疾病中的典型应用。尤其针对高龄、肺功能差、手术风险高的患者,这项技术提供了更优选择。呼吸介入技术的三大优势是:
1.微创精准:经自然气道通路操作,无需开胸,创伤小、恢复快;
2.立竿见影:术中即可清除病灶,绝大多数患者24小时内肺功能明显改善;
3.适应症广泛:适用于肿瘤、慢性炎症、结核等导致的气道狭窄/阻塞。
呼吸科专家提醒:这些症状需警惕气道阻塞
1.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伴有胸闷或胸痛;
2.活动耐力下降,比如“以前能爬5楼,现在爬2楼就喘”;
3.痰中带血或不明原因导致的体重下降;
4.长期吸烟史(特别是超过30包年者)属于高风险人群。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并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CT及肺功能检查,早发现、早诊治。
我院呼吸科作为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近年来不断引进并自主开展支气管镜下冷、热消融、球囊扩张、气道支架植入等前沿技术,形成了以“技术+团队+平台”为支撑的系统化介入治疗体系,为每位患者提供个体化呼吸道重建方案,保障每一次“呼吸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