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别让高血压“偷走”健康,这些干货请收好!
- 文:循环三科 白倩茹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5-05-16
2025年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高血压作为一种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慢性病,其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且发病人群也趋于年轻化。高血压即人体血压超出正常范围(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若未作合理防治,高血压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心脏病、肾脏病等严重疾病风险便会大幅升高,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正确认识高血压,做好针对性的防治工作便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将对高血压相关基础医学知识进行科普分析,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该疾病的特征、危害,达到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
引发高血压的原因
引发高血压的原因相对较多,比如遗传、饮食不节、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其中遗传属于先天因素,一般直系亲属有高血压,后代患上高血压的风险也会大幅升高。
2.饮食不节
长期高胆固醇、高盐、高脂肪、高糖饮食,不注重饮食规律,暴饮暴食等,会导致血管硬化、动脉壁增厚,随时间推移患高血压的风险便会增加。
3.生活方式不健康
比如长期熬夜、长时间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都会致使高血压发病率持续升高。
高血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高血压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大,尤其是会引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相较于正常人群而言,患脑中风、心脏病发病风险会更高。
2.肾脏疾病
高血压还会导致肾脏疾病,高血压患者自身肾脏过负荷压力增加,血压长时间偏高,便会诱发肾脏功能紊乱、肾衰竭等病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3.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还会诱发视网膜病变,致使患者视力减弱,严重的甚至会使患者失明。
高血压的防治措施
1.健康饮食
针对高血压的防治,患者必须遵循健康饮食原则,清淡饮食、营养均衡、少食多餐,限盐同时减少脂肪摄入,适度多吃应季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纤维素,远离油腻、辛辣等刺激类食物,不可暴饮暴食,少吃或者不吃胆固醇、糖分含量较高的食物。
2.规律生活
高血压患者必须规律生活,定时做好血压监测,按照血压情况合理控制自身体重,调整好生物钟,不可熬夜,保障睡眠质量,尽早戒烟限酒。除此之外,还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频繁波动,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以此方能有效避免高血压反复发作的情况出现,使自身病情得到长效、稳定控制。
3.科学运动
高血压患者需要科学运动锻炼,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慢跑、太极、游泳等运动方式,增强自身机体免疫力,以起到稳定血压状态的效果。
4.谨遵医嘱用药
高血压患者要谨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停药、随意增减药量,尤其部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必须谨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时测量血压,多与医生交流沟通,实时掌握自身血压情况,调整好用药治疗方案,保障自身病情症状能够得到长效控制。
5.定时体检
建议个体从30岁开始,便养成每年定期体检的习惯,平时生活中也要避免劳累,健康生活,若体检发现血压较高,要及时就诊,听取医生建议来合理调控血压。在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续进行体检时,除了血压测量,还要检查微量白蛋白、尿常规、肾脏功能、心脏功能等,以确保可以尽快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最大限度降低高血压对人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不良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