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儿童家庭雾化吸入治疗指南!
- 文:儿科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5-01-09
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雾化吸入疗法是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家庭雾化治疗的逐渐普及,家长们需要全面了解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照顾孩子,今天美小护和家长科普一下。
定 义
由于药物作用路径直接、药物浓度高、起效快,且全身不良反应少。
已成为儿童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影响因素
雾化微粒直径在 3 - 5μm 时效果最佳,过大或过小都难以有效抵达气道和肺部。患儿自身的认知配合能力、呼吸形式以及是否存在基础疾病也很关键。比如,孩子能配合平静呼吸,药物就能更好地沉积在肺部。而气管有炎症、痉挛等问题时,会影响药物分布。
雾化装置的选择也不容忽视。射流雾化器价格亲民,适合大多数药物,但需要驱动气体源,药物浪费相对较多。振动筛孔式雾化器无需驱动气体,药物输送快且均匀,但价格较高,使用后需仔细清洁,超声式雾化器能雾化大量液体,但对药物有要求,如不能用于混悬液等,且易导致药物在口咽部沉积。
不良反应
操作步骤
时间安排:
治疗前30分钟避免进食过多,防止雾化过程中,因哭闹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口腔清洁:
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等,避免误吸或阻碍雾滴深入。
气道清理:
拍背咳痰,必要时吸痰,以充分清除气道分泌物,利于气溶胶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
面部清洁:
清洗脸部,不涂油性面膏,减少药物吸附在皮肤上。
雾化中
正确佩戴:
选择合适的面罩或咬嘴,也可在开始时使雾化面罩缓慢接近口鼻,让患儿逐渐适应雾化液温度,减轻不适,最终紧贴口鼻部,确保良好的药物输送。
舒适体位:
最好选择坐位,保持上半身直立且舒适,有利于药物沉积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不能采取坐位者,应抬高头部并与胸部呈30°,婴幼儿可半坐卧位,利于药物在终末细支气管沉降。
呼吸方式:
进行平静潮气呼吸或间歇性深吸气,使雾滴吸入更深。年幼患儿安静时吸入效果更好,哭闹时可暂停治疗,待其安静后或安抚入睡后再进行。
手持姿势:
手持喷雾器应保持与地面垂直,避免药液倾斜外溢。
避免接触眼睛:
使用过程中防止药物接触眼睛,选择密闭性好的面罩可减少接触并增加气溶胶输送量。
密切观察:
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面色、呼吸、神志状况,如有面色苍白、异常烦躁及缺氧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
雾化后
面部及口腔清洁:
雾化结束后,及时清洁面部,用清水漱口或适量饮水,减少咽部不适及药物残留,降低真菌感染率。小婴儿可用棉签擦拭口腔。
设备清洁与保存:
丢弃药杯内残余药物,根据雾化设备制造商建议清洁和消毒设备,风干后妥善保存装置。我们将每周持续更新,分享儿童康复科普知识和最新资讯,愿以专业的力量伴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