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秋色平分,舒适宜人
- 文:中医科 张月莹、许诺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4-09-23
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三秋已过半,此时阴阳相半,秋色平分,不冷也不暖。这是一年里最宜人的季节,不仅时临中秋,而且金风送爽,菊黄蟹儿肥、丹桂正飘香。秋分之“分”为“半”之意。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秋分三候:初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的到来也意味着气候由热转凉,进入凉燥的季节,这种转变影响了人体的津液,易导致口干口渴、大便干燥等不适症状。
秋分时节,有很多的习俗,比如秋祭月,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放风筝,做面雀等。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秋分这天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棵,约有巴掌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人们不仅放风筝,有时还要相互比赛看谁放得高。
在中医养生方面,秋分时节应顺应自然界“收”的特点,收敛阳气,以防损耗。并且秋季最显著的特点是燥,易产生燥邪。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另外,藕、梨、柑橘、山楂和百合等都是除燥养阴的佳品,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民间有“一梨润三秋”的说法。梨清甜多汁,素有“天然矿泉水”“百果之宗”的美誉,很适合秋季补充水分和营养元素。梨可以补水润喉,梨的水分含量几乎都在85%以上,能缓解因嗓子干燥引发的咳嗽;梨能润肠通便,梨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能加强胃肠蠕动,促进排便,预防便秘;梨中的山梨糖醇有很强的亲水性,具有渗透作用,可以增加粪便含水量,刺激胃肠蠕动;梨还能抗氧化、抗炎症,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抗氧化成分不仅能帮我们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还能起到抗炎作用。此外,大多数梨的热量均在50kcal/100g左右,饭前吃1个梨能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食欲。
除了食补,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过后,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应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老人、幼儿和体弱多病者,不要过度追求“秋冻”。秋天温度下降、花木凋零,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进而会导致疾病的出现。其实在这个时候,保持乐观的情绪,对于安宁神志、畅达心情是非常必要的。在秋分时节,带上父母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秋日的细语,静看山水的秀美,静听秋虫的啁啾,静赏秋月的宁静,静闻丹桂的芳香,寻找自然的天籁之音,获得内心的清简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