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静脉治疗专委会工作开展文化宣传

  • 文:静脉治疗专委会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4-09-30

我院静脉治疗专委会自2022年成立,秉承“切实为临床服务”的宗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服务,注重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专委会成员共计10人,根据人员组织框架及静疗领域的专业性,设立外周静脉留置针组、CVC和PORT组、PICC组,分别负责院内培训考核、质控检查、临床督导等工作。

自专委会成立以来,完善了医院静脉治疗作业文件,包括制度、职责、流程、预案、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操作考评标准、质控标准、临床应用表格等,共计77项。建立了静疗资料库,收集近10年静疗相关团体标准、指南、行业标准、专家共识等。

针对个层级护士采取进阶式培训培养方式,线上理论培训、线下实操工作坊、技术指导;参加国家静疗专科护士培训班,取得国家级静疗专科护士1人,RNCE-PICC专科护士21人;举办院内PICC专科护士培训班4次,结合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训大纲调整了我院PICC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即观摩期-助手期-实践期的三阶梯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PICC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高级班PICC专科护士19人,初级班PICC专科护士44人;举办院内静脉输液港护理护理培训班,培养学员25人;承担承担大连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本科生临床实验课。

为了确保静脉治疗的质量和安全,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及时进行工作调整,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创新了质量控制模式,采用问卷星对全院所有科室静脉质量开展静疗横断面调研,调研内容涵盖输液工具的选择、输液工具的使用、穿刺部位的选择、导管固定与维护、敷料使用与管理、输液连接、并发症等。结合2023年辽宁省护理学会《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过程质控工具包》建立了静疗质控查检表,并完善了静脉治疗质量指标8项。通过质控发现临床静脉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规范了多项操作考核标准、质量评价标准、药物性质分类、健康教育模版等。

开展院内外护理会诊,医护联合会诊。明确会诊职责、规范会诊流程,解决临床遇到的疑难血管穿刺、药物外渗、静脉炎、导管异位、导管阻塞等疑难问题;针对疑难案例开展讨论,结合相关共识及指南,给出指导性处理意见,解决临床的困惑。每年完成院内静疗会诊100余次,静脉治疗疑难案例会诊及讨论10余次。协助互联网+静疗护理工作,完成静疗出诊100余次,包括PICC维护、PORT维护、静脉采血等。

取得成绩:

1. 徐璐在辽宁省护理学会第十二届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会议中展示《V-A-P培训模式在PICC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获得最佳管理案例奖。

2. 王婷、许晓茜参加第七届中国静脉大会举办的静脉知识大赛。

3. 马健受邀参加线上的第六季“循道杯”黑吉辽区域赛评委主持工作。参加“循道杯”全国血管通路案例比赛,以脱口秀形式讲解脉冲式冲管,录制参赛视频,晋级半决赛。

4. 马健受邀参加大连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有医说医”节目,介绍临床工作中的“特种兵”-持针天使,让大众老百姓了解他们口中打吊瓶这件事儿,少走弯路。

5. 主编专著《静脉治疗问答》,人民卫生出版社。

6. 马健、徐璐投稿《静疗横断面调研智能小程序在提高静脉治疗质量质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华护理学会举办护理改革创新学术交流论文,以壁报形式进行现场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