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辽南首例!我院气道恶性肿瘤治疗再添新方法
- 文:呼吸二科 唐潇潇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4-08-27
近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科团队在辽南地区率先成功开展了经支气管镜恶性气道肿瘤化学消融术。实现了恶性气道狭窄呼吸介入治疗的新突破,为恶性气道肿瘤阻塞患者提供全新治疗方式。
患者李大爷,因肺鳞状细胞癌阻塞气道已经行过一次经支气管镜肿瘤消融治疗,当时胸闷症状改善明显,后进行了多个疗程的化疗+免疫治疗,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气道肿瘤持续进展,近期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故再次找到我院呼吸介入团队寻求帮助。行胸部CT检查发现患者的右主支气管几乎完全被肿瘤堵塞,且左主支气管亦出现狭窄,张黎川主任带领团队成员仔细评估患者情况,考虑全身治疗效果不佳,肿瘤组织的侵袭性生长导致气道明显狭窄,综合考虑现有治疗手段,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该患者实施支气管镜下注射甲苯磺酰胺注射液(PTS)进行化学消融。
8月9日,在麻醉二科的团队支持以及护理团队的紧密配合下,张黎川主任团队成功完成了此次PTS治疗。术中全麻下置入气管镜后,发现右主支气管近端可见肿物生长几乎完全阻塞右主支气管,并累及隆突及左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也明显变窄,且触之易出血;张黎川主任娴熟地于左右主支气管近端病灶处多点注射 PTS,注射后肿瘤组织表面呈灰白色坏死状,予以充分吸引、清除,操作过程顺利。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
张黎川主任介绍,恶性气道狭窄是因原发或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气道狭窄,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死亡的风险,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延长,必须尽早采取积极有效、安全性高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为肿瘤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经呼吸内镜介入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气道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晚期肺癌气道内肿物的患者,除了全身系统治疗外,常见的局部治疗包括高频电刀、氩气刀、冷冻、激光等,而腔内瘤体注射甲苯磺酰胺注射液(简称PTS)是一种易行、有效的方法。PTS是经药监局批准于2022年11月上市的、目前唯一获批的肿瘤内部注射化学消融药物,有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这种化学消融治疗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易于操作、安全性高的特点。通过精确定位直接向肿瘤内部注射药物,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恶性气道阻塞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此项技术的成功运用,不仅丰富了恶性肿瘤所致气道狭窄的治疗手段,更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