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半岛晨报】直肠癌位置太低保肛难?TATME带来新希望

  • 文:转载:《半岛晨报》6月24日A5版
  • 日期:2024-06-26

一提起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超低位直肠癌,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切除肛门、造瘘,一辈子都戴着粪便袋生活……这一变化不仅给患者带来挥之不去的心理压力,还严重影响着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患者确诊病情后,不论自身直肠癌肿瘤位置如何,都觉得自己不应该走到切除肛门、腹部造瘘、随身携带粪便袋的地步。由此,一道持久性难题摆在广大胃肠外科医生面前:不论直肠癌肿瘤位置有多低,患者及家人就想保住肛门、避免腹部造瘘,而TATME技术的开展,让更多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看到了新的希望。

70岁老人 为保住肛门四处求医

70岁的李大爷来自瓦房店,因便血到医院就诊查出直肠癌,需要手术治疗,但由于肿瘤位置距离肛门较近,李大爷得到的手术方案都是需要切除肛门、造瘘。想着自己十几二十年的余生都需要挂着粪袋生活,身体一直很健朗的李大爷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后经人介绍来到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找到了刘文志主任。

“收住院后,经检查发现,这个患者的直肠有两处占位,一处距离肛门11厘米,一处距离肛缘3.5厘米。”刘文志主任告诉记者说,因肿瘤距离肛缘较近,保肛困难,但患者和家属保肛意愿强烈,经团队会诊,为患者制定了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的手术方案,手术很顺利,术后第一天,李大爷就可以下床,在快速康复理念的指导下,李大爷恢复得很好,术后第五天,记者在病房里看到了刚刚下楼遛弯回来的李大爷,步伐矫健,精神矍铄,根本看不出刚做肿瘤手术没几天的样子。

TATME技术助力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成功保肛

刘文志主任介绍,直肠癌约占总体大肠癌的70%左右,对于直肠肿瘤生长在极度接近肛门(超低位)的患者,由于传统手术需要切除肛门,医生一般会在患者的腹壁上进行永久性造口,给患者的身心都带来巨大的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和社交障碍。TATME技术的应用,帮助越来越多的患者避免了造瘘的结局。

什么是TATME技术?刘文志主任介绍,TATME就是利用经肛微创手术操作平台,采用“由下而上”的操作路径,并遵循TME原则而实施的经肛腔镜直肠切除手术。总的来说,TATME的优点主要是腹腔镜经腹经肛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直视下切除直肠肿瘤远端,保证远切缘阴性,超低位保肛,最大限度地保留肛门功能。

刘文志主任介绍,TATME和常规经腹手术比较,避免了经腹途径离断肿瘤下方肠管时,多次继发切割闭合器导致的吻合口安全问题,并且可以提高门括约肌保留的比例。适合中低位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的患者,对于前列腺肥大、肥胖或是骨盆狭窄的男性直肠癌患者,以及低位直肠肿瘤巨大的患者都适应此项技术。

多学科协作打造一站式胃肠肿瘤诊疗平台

一直以来,胃肠肿瘤的治疗都是临床中难啃的“硬骨头”,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直接决定着患者的预后。很多患者检查出肿瘤后,会为先去找哪个科室的医生看病为难。而很多医疗机构肿瘤治疗是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各自独立,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先放疗还是先化疗,或者是先手术,患者自己拿不定主意,往往为了多征求几个医生的意见,而要多跑几个地方。对结肠癌患者来说,也面临这个难题。

“肿瘤是全身性疾病,手术只是肿瘤局部治疗的一个手段,肿瘤需要综合治疗,才能得到1+1大于2的效果。”刘文志主任告诉记者说,为了给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综合诊疗方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在大连较早实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坚持搭建MDT综合诊疗平台,并于2016年开设了专门的胃肠肿瘤MDT门诊,胃肠外科、影像科、肿瘤内科、化疗科、放疗科、病理科、介入科等科室的主任专家集中到一起,针对住院的疑难、危重、复发、转移患者进行深入评估。实现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活期,有需求的胃肠肿瘤患者可以提前挂“胃肠肿瘤MDT门诊”的号,专家组将发挥多学科联合诊疗的优势,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