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领跑“互联网+护理”赛道 创新发展诠释优质护理真谛

  • 文:转载:半岛晨报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4-05-16

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与医院温馨典雅的环境融为一体,她们每天的工作平凡忙碌,但是在细微之处绽放着一朵朵娇艳的花。她们用青春书写生命的感动,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伤痛,用温暖的笑容鼓励患者继续前行,这道靓丽的风景线就是由1600余名护理人员组成的护理团队。这支队伍在百年历史积淀之间,代代薪火相传,以科学的护理管理、精湛的业务技能、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为患者搭建起一个全面、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体系,诠释着优质护理服务的真谛,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另一面旗帜。

1.重视学科建设 推进护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学科是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辽宁省护理学会理事单位、辽宁省继续教育基地。护理部主任纪代红告诉记者,按照医院“抓学科、建联盟、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工作思路,学科以强基础、加快护理学科建设为核心任务,以持续提高护理质量、创新护理服务为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山医院护理学科实施“三阶梯、四专项”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成绩斐然,已经逐渐构建起一个人员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学科地位逐年提升的学科队伍。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三贴近”,应用PDCA完善细化责任制整体护理环节质控评价标准,推动责任制整体护理内涵与质量的提升,合格率由77.28%提升到95.8%,住院患者平均满意度为99.4%。围绕百姓的健康需求,护理学科十分注重专科护士的培养,开设了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伤口造口护理门诊、PICC护理门诊、腹透护理门诊、糖尿病健康教育门诊、淋巴水肿护理门诊等特色专科护理门诊,更精准高效地服务广大患者。其中,静脉治疗护理是学科鲜明的特色,2018年首家开展上臂输液港植入术,2019年牵头开展中长导管植入,开展了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等技术。通过开展静疗院内会诊、多学科会诊(MDT)、静疗疑难病例讨论、静脉治疗护理案例大赛、静脉导管院外远程护理会诊等方式,规范了静脉治疗操作技术,提高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减少静脉治疗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通过静脉治疗方面著作的编写,为区域内静疗的规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科研方面,科研成果逐年提升,近5年来共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等各级科研立项80余项,获辽宁省及大连市科技奖项14项;发表SCI、国家级、省部级论文500余篇;护理团队引进开展新技术10余项,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近100余项,主编及参编教材50余部。2023年,获批大连市西医及中医医学科学研究项目4项、中华医学会项目1项、大连市科技局课题1项;院级课题17项;著书及参编3部;与大连市东软信息学院合作开展3项医工交叉护理创新项目。

2.以患者为中心 优质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

“长期卧床老人出现压疮,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去医院怎么办?”“PICC、输液港维护时间到了,舟车劳顿去医院太辛苦,怎么办?”“患者出院回家,置入的胃管该如何护理?”“老人需要更换尿管,但年纪大不方便出门,怎么办?”“宝妈坐月子,母乳喂养困难多,怎么办?”“长期卧床排便困难、睡不着觉、化疗后反应大怎么办?”这些居家康复期间的护理难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患者和家庭。

纪代红主任介绍,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一直是护理团队的服务宗旨。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在出院患者存在的这些难题她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的大背景下,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在2021年年初启动并推进“互联网+远程护理”工作,将互联网信息化应用与护理专业相融合,把医院内的护理服务延伸至下级社区医院乃至于家庭。

患者或家属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在手机端登录小程序,就会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线上会诊、线下出诊,提供护理技术操作、健康咨询以及院外康复随访,为患者及家属省去舟车往返、排队挂号等系列困扰,将优质护理服务送至群众家中。

3.树立行业翘楚 “互联网+远程护理”打造全周期护理模式

纪代红主任告诉记者,“互联网+远程护理服务”是新时代下的护理模式,医院在大连较早启动了这项工作,并稳步扎实推进。面对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失能、高龄、空巢老人护理需求的增长,慢性病人群护理需求不断扩大,护理团队先后成立伤口造口组、管路组、静疗维护组、母婴护理组、中医护理组、健康咨询组六大专科组,下设21项护理出诊服务项目,145名专科护士的出诊队伍,形成了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应用建立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为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区、金州区有居家护理需求的人群提供护理出诊服务。至今共计入户实施护理技术操作1637例次,线上咨询答疑4000余例次,患者及家属通过手机平台系统对出诊护士技术操作服务进行评价,平均满意度为99%,得到患者及家属广泛信任与肯定。

纪代红主任介绍,“互联网+护理服务”,将护理资源在医疗机构与社区家庭之间打通,将护理服务内涵外延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密切对接起来,形成了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的康复指导、慢病管理、专科护理等全周期护理管理模式,切实有效的解决了患者的实际困难。遵循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立足于持续改善延续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居家护理盲点及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竭尽护理专业技术能力为居家健康管理开辟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