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联手对付恶性肿瘤!

  • 文:肿瘤中心 李闯
  • 日期:2024-05-09

案例一

患者孙某(化名),男,66岁。因左眶部肿大伴压痛,于外院行头颈部MRI提示左眶占位,伴骨质破坏,考虑恶性肿瘤可能。行病理穿刺活检提示:左眶肿物为高级别癌,结合免疫组化考虑为低分化腺样囊性癌。PET-CT检查提示左侧眼眶软组织肿块影,FDG代谢增高,结合病史符合恶性征象,邻近周围软组织及部分眼外肌、额骨左侧及左侧部分脑膜受侵,病变侵入筛窦内。由于左眶部疼痛进行性增强及视力下降,孙某辗转多家省内三甲医院后,慕名来到我院肿瘤学科带头人、院长王若雨教授团队寻求治疗。

患者肿瘤位于左侧眼眶内,压迫眼球及视神经,肿瘤侵及颅脑组织,手术难度大,出血和周围重要神经组织损伤风险高,同时不排除肿瘤无法完整切除致残留可能,治疗难度极大,遂进行了多学科的会诊和讨论。肿瘤学科带头人、院长王若雨教授团队,评估并制定左侧额颞及眼眶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方案;神经外一科主任张绪新团队评估拟定了左侧颅骨及硬膜占位切除术+颅骨修补术治疗方案;麻醉一科团队汤新主任、孙广军医生评估麻醉风险并制定了周详的麻醉方案。

经多学科团队精准研判后指出:目前考虑左眶腺样囊性癌侵及颅内,患者体能状态评分良好,首诊至发病时间较长(近3年),可行左侧颅骨及硬膜占位切除术+颅骨修补术+左侧额颞及眼眶部肿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方案。虽然手术复杂、难度极大,但我院具备施行该类手术的综合实力。


完善术前准备后,依据既定的多学科方案如期进行手术,神经外一科张绪新主任团队开颅后发现肿瘤侵袭范围广,包括矢状窦、硬膜、大面积颅骨及眼眶等组织,术后可能会导致颅骨及眼眶塌陷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为保证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及外观,张绪新主任不仅成功的切除了被肿瘤侵袭的硬膜、颅骨等组织,还为患者量身定制了包含眉弓的人工颅骨进行修补,保证了患者颜面如初,不受手术影响,在高超的手术技术和各学科团队的紧密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外科手术部分。针对眶上壁及眶外侧壁颞部残留肿瘤,王若雨教授带领粒子团队肿瘤中心副主任王喆及介入科副主任李闯在肿瘤残留处成功植入45颗放射粒子,患者左眶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视力得以保留,目前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已出院。


王若雨院长粒子团队与神经外一科张绪新主任团队讨论术中粒子植入方案


术后复查头部CT:肿瘤切除达到预想效果,粒子植入分布良好

案例二

患者杨某(化名),男,70岁。因1年前起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近1个月加重,伴吞咽困难,言语欠清,于外院行头部CT示:右侧额顶叶等密度占位性病变,周围脑组织水肿,中线略偏移多。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神经外科,头颅MRI平扫+MRA+MRV(1.5T)提示:右侧额顶部占位、恶性可能,脑膜转移瘤?头皮软组织多发小结节,上矢状窦、直窦局部狭窄,下矢状窦纤细。查体右侧肢体肌力V级,左侧肢体肌力IV级,肌张力正常。

患者肿瘤侵及颞叶、矢状窦及硬脑膜,行手术完全切除难度大,遂进行了多学科的会诊和讨论。肿瘤学科带头人、院长王若雨教授团队,评估并制定颅内占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方案;神经外一科张绪新主任团队评估拟定了右侧额顶部窦旁占位性病变切除术+矢状窦重建术治疗方案;麻醉一科汤新主任团队李金燕、徐丹医生评估麻醉风险并制定了周详的麻醉方案。经多学科团队精准研判后指出:目前患者体能状态评分良好,可行右侧额顶部窦旁占位性病变切除术+矢状窦重建术+颅内占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方案。


完善术前准备后,依据既定的多学科方案如期进行手术,神经外一科张绪新主任团队开颅后发现肿瘤基底附着于矢状窦中后段及大脑镰,张绪新主任在显微镜下谨慎的分离肿瘤并切除粘连于矢状窦的肿瘤,沿肿瘤边界全切了额顶部的肿瘤及受侵袭硬膜,测得肿瘤大小约11.0cmx8.0cmX5.0cm。在高超的手术技术和各学科团队的紧密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外科手术部分,由于肿瘤侵袭矢状窦中后部,无法完全切除,王若雨教授指导粒子团队肿瘤中心副主任王喆及介入科李闯副主任在肿瘤残留处成功植入放射性粒子5颗。术后病理回报:脑膜瘤(II级),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复查头部CT:肿瘤切除达到预想效果,粒子植入分布良好

据院长王若雨教授介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具备了以下几大优势:一是粒子准确植入肿瘤中,定位准确,靶向性强,高度适形。二是肿瘤局部接受的放射剂量明显增加,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三是持续低剂量率放射,能对不同分裂周期的肿瘤细胞进行不间断照射,提高了放射敏感性,有较高的放射生物效应。

放射性粒子植入与外科手术相结合,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的治疗,非常符合当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放射性粒子植入融合了“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的跨学科优势,具备交叉学科的主要共性特征,即独立性、整合性和交叉性。是一种可以减少并发症,增加局控的治疗方式,可应用于多个癌种,特别是对术前评估完全切除肿瘤难度较大的,术后放疗不敏感的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疑难临床问题的方法,可以使更多的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