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口腔溃疡、牙龈肿胀是小病?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
- 文:转载:半岛晨报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4-04-30
一次普通的牙龈肿胀竟查出牙龈鳞癌,74岁的张先生(化名)对于自己这三年的患病经历,仍心有余悸。近日,张先生回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诊疗中心复查,检查结果十分理想,肿瘤未见复发和转移。
“牙龈炎”竟然是癌
三年前的一天,张先生发现右侧上牙龈出现轻度肿胀,有疼痛感,还出血,自认为是牙龈炎,就没有在意。拖了一个月,“牙龈炎”不仅没好,肿胀疼痛反而加重了,右侧上牙龈还出现了明显的肿物,并且开始影响吃饭了。
张先生来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就诊,王秋旭主任接诊后,结合患者的病情建议他做口腔CT检查,结果提示:右侧上颌肿物,并侵犯软腭、硬腭,过腭部中线。
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王秋旭主任认为张先生的牙龈肿物恶性程度可能性很大,于是给予患者对症处理的同时,建议局部病理活检。
3天后病理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王秋旭主任的初步诊断:右侧上后牙龈鳞癌。
“这个患者年龄偏大,有2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身体的基础情况不好,无法耐受手术,而且口腔癌手术最大的弊端是影响容貌。”王秋旭主任介绍说。
口腔科王秋旭主任出诊中
针对这样的疑难复杂患者,科室启动了“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程序,邀请肿瘤四科主任鞠再双、耳鼻喉科主任姜涛联合会诊。经过专家们的详细讨论,制定了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张先生接受了规范的根治性放疗疗程,肿瘤包块右侧上牙龈、腭部肿物,双侧颈部淋巴结引流区域上的肿物,在放疗后基本消失。之后定期肿瘤科门诊随诊。
去年4月随诊时右侧腭部发现黄豆粒大小肿物,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既往放疗病史,王若雨院长带领团队经过讨论,决定为患者进行局部粒子植入术,术后3个月复查,肿瘤完全消失。之后定期随诊的结果都很理想。
口腔溃疡长期不愈合要当心
对于老百姓来说,相对于肺癌、胃癌等肿瘤,口腔癌似乎不怎么常见。王秋旭主任介绍,口腔癌本身是一种发病率不高的癌症,但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咀嚼槟榔等不良嗜好,近年来口腔癌发病率有所上升。
王秋旭主任介绍,口腔癌包括舌、颊、唇、牙龈、口底等部位的肿瘤。常见有口腔溃疡、肿块、疼痛等症状,其中,溃疡是最常见的表现,门诊中很多口腔癌患者都是以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来就诊的。
口腔溃疡是很多人经常遇到的苦恼,但也正因为太常见了,所以在出现口腔溃疡时,很少有人会重视,认为忍忍或者擦点西瓜霜就好,又或者以为是“上火”导致的,一般也会服用中药败败火。
“绝大多数口腔溃疡都是普通的溃疡,一般可以在1~2周内自愈,不必过于紧张。但如果溃疡创面长期不愈合,比如超过两周不愈,甚至好几个月也不见好,那一定要警惕口腔癌的可能。”王秋旭主任介绍说。
通常来说,如果发现口腔溃疡长期不愈,或口腔内出现其他异常,比如不能擦除的红斑、白斑、糜烂、口腔内不明原因的疼痛、嘴唇麻木、牙齿松动,又或者有硬块,最好及时就医检查。
多学科联合 给头颈肿瘤治疗方案“最优解”
被割掉舌头,切除牙床,狰狞的伤疤如烙印般永远地留在了脸上……与其他肿瘤相比,头颈肿瘤患者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还要忍受成为“割脸人”的毁容伤痛。记者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和耳鼻喉科了解到,这两个科室每年都会收治不少头颈肿瘤患者。
耳鼻喉科姜涛主任在手术
姜涛主任介绍,头颈部作为人体与外界环境交流的主要通道,其恶性肿瘤的治疗严重破坏患者的外貌和器官功能,从而影响患者的社会行为。
很多患者因为肿瘤侵犯需要切除部分舌体、牙床或者脸颊,甚至还有被肿瘤波及的眼球或喉咙的切除,因此,目前对于头颈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治疗(MDT),特别是放疗+手术+化疗,往往涉及口腔外科,耳鼻喉科,眼科,肿瘤科的放疗、化疗等学科的共同参与。
发挥各学科的优势,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不仅限于术后治愈率,更加兼顾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先进粒子植入技术 近距离“狙击”肿瘤更精准
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对于肿瘤的治疗手段,大家更熟悉这些方法,那么患者张先生治疗过程中用到的“超级武器”——粒子植入是什么呢?
肿瘤四科鞠再双主任出诊中
鞠再双主任介绍,粒子植入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简称,也是目前最前沿的放疗手段。该技术是一种将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部,让其持续释放出射线以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
粒子植入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这些放射粒子被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就像一个个小太阳,近距离“狙杀”肿瘤细胞的同时,可最大限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精准度高、时间短,并发症少。
该技术对晚期肿瘤病人可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远离癌痛,对早、中期肿瘤病人可极大地提高治疗的有效性,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肺部、肝脏、胰腺、盆腔、腹膜后、前列腺及皮肤软组织等实体肿瘤治疗中。
记者了解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肿瘤科学科带头人王若雨教授是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核学会近距离治疗与智慧放疗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放射粒子专家讲师团成员。
王若雨院长出诊中
在他的带领下,多年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直引领大连市放射肿瘤治疗方向,是大连首家应用粒子植入治疗癌症的医院,在大连地区首次利用数字化3D打印模板导向技术成功实施了放射性粒子植入,实现精准穿刺、精准复位、精准植入,令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的疗效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院首创自主研发的粒子治疗智能设计和精准导航穿刺系统,解决了粒子近距离治疗“复杂、费时、精度差”问题,目前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应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王若雨院长为患者实施粒子植入手术
多年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肿瘤综合性治疗上一直走在前列,之所以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选择和信赖中山医院肿瘤中心,就是因为这里打破了过去治疗手段分科的旧机制,建立了单病种个体化与综合性治疗的新模式。
在综合治疗理念的指导下,医生看到的不再是单个器官,也不是单个疾病,而是整个患者的病情,通过放射治疗、化疗、肿瘤介入、热疗、中医等肿瘤中心亚专科及院内外科的联合评估,给予患者更加精确、全面、周到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