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案例回放】肺部的“GPS”——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再显神威
- 文:呼吸二病房 陈晓芸、张黎川
- 审校:王敬贤
- 审核:宋晓妮
- 日期:2024-02-29
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居全球恶性肿瘤之首,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肺癌诊治的关键。我院已成功开展多例经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肺外周病变(PPL)活检术。近日,再次发挥电磁导航“全肺到达”的优势,成功完成1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径向超声引导肺尖部肿瘤的活检术,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指明了方向。
73岁女性,平素身体健康,因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及咳痰”,到我院检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软组织影”。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收入院,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积极完善胸部增强CT,提示“左肺上叶尖段团片病灶,长径约3.0 cm,性质待查(见图1及图2)”。对于这个病灶患者及家属非常紧张,且此病灶紧邻左肺上叶纵膈胸膜,常规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经皮肺穿刺活检难度较大且风险高。经过麻醉二科姜万维教授团队、呼吸与危重症二科张黎川教授团队评估病情后,决定为患者行静脉全麻喉罩下经支气管镜电磁导航联合径向超声引导肺活检术。
图1:肺部病变肺窗 图2:肺部病变纵隔窗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是将电磁导航技术、支气管镜检查术及CT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利用体外磁场定位板引导气道内传感器进行肺部靶病灶的定位、活检及治疗的新技术。如同车载导航系统,磁导航支气管镜赋予了支气管镜自己的GPS定位系统,可引导操作者在迷宫般错综复杂的支气管通路里快速精准地到达目标病灶。实现“全肺抵达”精准诊断。有效助力肺结节等肺外周病灶的诊治。此外,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还可进行术前病灶定位,为精细的肺部手术提供定位支持。
本例术前利用电磁导航系统对患者的左肺病灶进行精准定位及路径规划;经过充分术前评估及准备,在麻醉医生的协同下,患者处于无痛舒适化状态,术中在导航系统指引下,按照规划路径指引、顺利抵达病灶(图3),同时利用超声小探头再次确认病灶(图4)后行肺组织活检(TBLB);术中应用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估(ROSE)技术确认了取材标本内可见异型细胞(图5),病理最终提示肺腺癌(图6),得到明确诊断,后续将进行规范治疗。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测术中
图 3:电磁导航引导病灶抵达 图4:超声探头确认病灶
图 5:术中活检ROSE可见异型细胞 图6:术后病理确认-肺腺癌
张黎川主任介绍,近年来,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得到了较快发展,其在肺外周病变诊断、定位和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验证。ENB通过自然腔道取得活检标本,不仅减少气胸发生率,且创伤较小。对于肺外周的小病灶,尤其一些特殊部位:如位于纵隔面、膈顶及心脏边缘的病灶,普通支气管镜难以到达,CT引导定位风险大,但支气管镜电磁导航依然可到达。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可通过术前路径规划和术中实时导航功能,把带有电磁定位信息的探头快速准确的引导到达靶病灶处,开辟了一条精准诊疗肺部病变的新模式,彻底改变了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模式。
我院目前在呼吸介入方面,开展了无痛麻醉下经支气管镜冷冻活检术(TBCB)、径向支气管内超声(R-EBUS)和超声引导的经支气管针吸技术 (EBUS-TBNA)、支气管镜电磁导航(ENB)活检术、支气管镜下困难异物取出术、硬质气管镜诊疗技术、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经支气管镜高频电烧蚀术、经支气管镜电圈套器肿瘤切除术、经支气管镜激光肿瘤消融术及经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等。
出诊专家:张黎川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 、周三上午;周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