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儿童频道】要止咳先排痰,轻松排痰你学会了吗?

  • 文:儿科
  • 审校:王敬贤
  • 审核:宋晓妮
  • 日期:2024-02-23

冬季宝宝呼吸道感染增多,咳嗽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小宝宝还不会自行咳痰,需要家长协助拍背,帮助痰液排出,以改善呼吸不畅,恢复有效呼吸功能。

拍背能促使宝宝肺部和支气管内的痰液松动,向大气管引流并排出,还可促进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支气管炎症的吸收。

定义

拍背排痰是利用物理定向叩击原理,通过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位引流,使分泌物到达细支气管,通过咳嗽排出。

排出渗出的分泌物有利于控制患儿的感染。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叩背的动作,让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痰松动,痰松动了更容易排除,有利于恢复。

为什么要拍背排痰?

成年人的气管、支气管里的纤毛系统有很好的清除功能,可以将异物或过多的分泌物以痰的形式运送到主支气管里,并刺激人体产生咳嗽反射,将痰咳出。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性加上年龄小,咳痰无力,痰液易滞留在呼吸道内, 导致呼吸不畅。

适应症

肺炎、支气管炎、肺不张、肺脓肿等呼吸道疾病,有咳嗽、痰多、痰液黏稠表现者均适合拍背。

禁忌症

有活动性内出血,咯血,低血压,心血管重症疾病。

肺水肿、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及有病理性骨折病史等禁止拍背。

手法

两手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呈120度,利用腕关节用力,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力量均匀,力度适中,以发出“空、空”的响声为度,叩击力度以局部皮肤不发红为宜。

顺序

由下至上,由外到内,两侧交换,有节律地叩击。

注意避开脊柱和两侧肾区。

如确诊为肺炎,应着重拍病变的一侧。

时机

清晨起床后,经过一个晚上会堆积许多痰液在气管低位处,有利于痰液的松动脱了,可以借助咳嗽反射排出。

雾化吸入后,雾化有稀释痰液的作用,雾化后拍背效果最佳。

为了防止引起呕吐,一般建议进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拍背。

频率和时间

每次叩击2-5分钟,每分钟至少120-150次。

最长不要超过20分钟,每天至少拍背2-3次。

痰液粘稠者,可以适当增加拍背次数。

体位

正确的姿势更有利于痰液的引流,使痰液更容易被咳出。

孩子可以坐着,也可以趴在床上。

趴在床上时腹部可以垫上枕头作为支托,呈头低臀高的姿势,并将头偏向一侧。

小一点的宝宝可以由家长将孩子竖抱着,同时让孩子将头偏向一侧。

上述每个位置约停留5分钟,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的现象,应立即停止。

温馨提示

孩子不会吐痰是不是就白拍了?

不会的,即使宝宝小还不会吐痰,脱落的痰被宝宝咽下后会进入孩子食道,通过胃、肠排出体外。

其他方法

蒸气排痰法

将沸水倒入大口茶杯中,使宝宝口鼻对着升起的水蒸气,这样可以湿润喉咙,每次持续20分钟左右。

饮水排痰法

多喝白开水可以稀释痰液,这样有助于化痰排痰。

切记不要加糖,因为糖具有黏着性,会导致宝宝的病情更加严重。

用药

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止咳祛痰、化痰的药。

切记不要自己随意使用或加大止咳药、化痰药的用量。

注 意 事 项:

拍背时避免戴手表、手链或留长指甲,以免伤害宝宝。

避免直接叩击,衣着厚度适合。

随时观察婴儿的面色、呼吸、鼻、口腔的分泌物,根据情况随时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