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登峰计划”建设项目,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 文:大连日报
  • 审校:王敬贤
  • 审核:宋晓妮
  • 日期:2024-01-25

肿瘤科新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学影像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及心血管内科获批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至此医院累计拥有国家、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项目26个;

3人荣获“兴辽英才”荣誉称号:1人被授予辽宁百名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引进学科带头人7人,青年博士人才12人。新增国家级学会任职2人、省级学会副主委任职4人、市级学会主委任职6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5项,获各级科研项目资助经费1500余万元;获批创新型省市级实验室/中心平台5个;省市级科学技术获奖历史新高,肿瘤放射治疗、骨科团队获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1人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发表高质量科技论文百余篇,国际/发明专利授权若干;

医院成功建立大连市首个完整独立行政区域的“全链条分级诊疗模式”的紧密型医疗集团,覆盖辖区内的1个三级甲等医院、1个二级地区人民医院以及全部5所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市卫健委推荐为2024年参选的大连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医改重点案例;

与中铁九局工会共建“一带一路”国际远程诊疗平台,远程服务覆盖了刚果金、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工程医疗点,被市总工会推荐为大连市“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亮点工作”;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日医疗合作示范医院正式揭牌,与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先进医疗设备等方面开展更高水平的务实合作,打造中日医疗合作示范病房“大连模板”。

如果说学科建设是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那么这些就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3年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中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正如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王若雨教授所说,高质量发展是公立医院发展的方向,学科建设则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是驱动医院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抓手,也是引领医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举措。

入选大连市医学重点专科“登峰计划”项目的中山医院骨外科、肿瘤科、肝胆外科及乳腺外科,既代表了医院的学科实力,也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点。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登峰计划”重点学科瞄准国内外一流医疗机构,不断创新突破,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专科集群,带动学科整体均衡发展,也描绘出中山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登峰计划”建设高峰项目·肿瘤科

全方位全周期 打造肿瘤诊疗新高峰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中心历史悠久,1962年成立肿瘤放射治疗科,1987年被指定为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肿瘤防治中心及大连办事处,现为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大连市肿瘤内科诊疗基地、大连市卫健委登峰计划的高峰项目学科。2023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取得重大突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正式跻身肿瘤诊疗的“国家队”行列。

肿瘤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王若雨教授表示,多年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直致力于肿瘤诊疗资源的整合升级。目前,医院的肿瘤治疗已经形成了一体化、全程化、精准化、无缝隙的诊疗模式,为大连肿瘤患者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高配置团队,一个具有国内先进的多手段综合肿瘤诊治平台。不仅得到了百姓和患者的高度认可和信任,并逐渐成为辐射辽南地区的大型肿瘤临床治疗及科研转化研究中心。


综合诊疗平台 实现个体化精准诊疗

现代化先进的技术、设备等医疗手段为肿瘤的早发现和确诊提供了重要保障。众所周知,PET/CT号称“搜癌好帮手”,可以精准诊断90%以上的肿瘤,包括早期、超早期癌症的筛查。王若雨教授介绍,医院引进的大连首台高端数字化PET/CT正式投入使用,该设备凭借其出色的成像性能,NEMA分辨率可达到3.0毫米以下,这意味着它可以让微小的恶性肿瘤无处遁形,可极大增强对癌症早期检测的能力,比传统PET/CT设备更早更精准发现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病灶,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肿瘤治疗已进入了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时代。对绝大多数肿瘤来说,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手段都难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王若雨教授说,综合治疗就是根据病人机体状况、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发展趋势等,科学、合理、有计划地应用现有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手段,以期最大幅度地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山医院肿瘤中心打破了过去治疗手段分科的旧机制,建立了单病种个体化与综合性治疗的新模式。在综合治疗理念的指导下,医生看到的不再是单个器官,也不是单个疾病,而是整个患者的病情,通过放射治疗、化疗、肿瘤介入、热疗、中医等肿瘤中心亚专科及院内外科科室的联合评估,给予患者更加精确、全面周到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肿瘤科的综合诊疗模式也让肿瘤病人在不同时期和阶段,能够接受到最合适、最大利益的治疗。每周王若雨教授都会参与肿瘤中心的MDT集体查房,查房过程中,放疗、化疗、热疗、靶向、介入、中西医结合等医生,会针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进行会诊讨论,最终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肿瘤综合性治疗上一直走在前列,通过一站式门诊、MDT诊疗模式,实行单病种多学科综合治疗肿瘤治疗中心的治疗模式。早在2009年,中山医院在东北地区较早地开展了胃肠肿瘤的MDT诊治模式,为胃肠肿瘤病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而为了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彷徨,之后陆续开设肺癌一体化诊疗门诊、前列腺癌一体化诊疗中心、骨肿瘤与软组织肉瘤MDT门诊。2023年成立了癌痛MDT门诊,汇集肿瘤放疗、肿瘤内科及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医疗力量,近10几个专家联合会诊,为癌痛患者提供多学科、多维度的医疗服务。医院还开设了直肠癌MDT门诊,真正将多学科诊疗落实到癌症患者的每个角落。除了MDT诊疗模式,在诊疗方法上,精准放疗、放射性粒子治疗、热疗、药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各具特色,另外类器官技术及通过外周血肿瘤细胞检测仪对液体肿瘤的检测所提供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均成为肿瘤治疗中心综合诊疗的鲜明特色。


先进诊治技术 专业应对肿瘤难题

在治疗手段上,中山医院肿瘤中心一直走在国内前沿。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将进一步助力打造整合放疗、化疗、微创介入治疗等手段的多维度肿瘤综合诊疗模式。

中山医院在省内率先开展调强放射治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是大连市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大连市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的创办单位,始终引领大连市放射肿瘤治疗方向。肿瘤中心首创自主研发的粒子治疗智能设计和精准导航穿刺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粒子近距离治疗“复杂、费时、精度差”问题,目前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应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中心升级了直线加速器,使原有全身静态调强放疗技术上升级为图像引导动态调强、可以开展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等高精准技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同时,医院作为“影像引导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CybeRay)治疗人体肿瘤的开放、单组目标值的临床试验”的组长单位,成功引入了国际首台完全我国自主研发的肿瘤治疗利器,图像引导头、体伽玛刀——CybeRay,实现了“可视化”的伽玛刀治疗,将设备的治疗精度提升到了亚毫米级别。并在省内率先将图像引导热疗技术单独或与放化疗联合用于肿瘤治疗,在大连市级三甲医院中独具特色。


热疗是中山医院肿瘤中心的另一大特色,该治疗方式在这里开展十几年,目前已成为中国热疗发展的排头兵。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平台,医院开设了专门的热疗门诊。中山医院肿瘤中心是全国热疗组长单位,2022年获批全国第一个热精准治疗省级重点实验室。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等常年保持热疗领域的学术交流。热疗的最大特点是绿色治疗、无痛无创;无不良反应;可单独施行,也可与放疗、化疗相结合,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加放化疗疗效,实现1+1>2的治疗效果;并可多次杀灭残留的肿瘤组织;提高机体免疫力,提升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强体力,为后续的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储备骨髓功能及体能。热疗发挥的神奇效果离不开先进的仪器,医院目前拥有全球先进的美国BSD2000深部肿瘤相控阵热疗系统和国内首创智能动态聚能靶向热治疗机,使热疗中心治疗机达到五套,不同特点的机器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热疗方案。

2023年1月,中山医院成立了研究型病房(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作为大连第一个临床试验专业病房,承接了I期临床试验12项,II-III期临床试验14项,在辽宁省名列前茅。同时科室作为大连地区唯一的辽宁省PI培训基地,培养学员数十人,现在是辽南地区知名的GCP中心。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是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和研究型医院建设的重要抓手,I期临床试验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医院专业科研能力,完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临床试验创新平台,保障医院临床试验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科研助力临床 打造高水平诊治平台

多年来,在王若雨教授的带领下,肿瘤中心逐步细分为头颈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乳腺、消化道及生殖系统放射治疗,乳腺与生殖系统肿瘤内科,消化道肿瘤内科,胸部肿瘤内科,肿瘤微创介入治疗6个亚专科,9个病区,年收治病人达6000余人次,年门诊量近3.5万人次,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高配置团队,一个具有国内先进的多手段综合肿瘤诊治平台,并逐渐成为辐射辽南地区的大型肿瘤临床治疗及科学转化研究中心。

临床科研是现代医院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山医院肿瘤中心是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辽宁省放射性粒子及热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乳腺及消化肿瘤分子标志物高通量筛选及靶向药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大连市一级临床重点学科,大连市肿瘤生物治疗和基因检测重点实验室。2022年年底,获批辽宁省放射性粒子及热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这是国内首个放射性粒子和热精准治疗相关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的成立,预示着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中心在放射性粒子和热疗临床研究及科研转化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实验室不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辅助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系统、肿瘤粒子植入智能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等先进设备,还与国内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影像引导精准热治疗系统,将为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及热精准治疗体系提供“安全、精准、快速”的新技术研发,并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粒子近距离治疗中存在的系列问题,解决热精准治疗中多个难点。

无论是治疗模式还是治疗手段,中山医院肿瘤中心一直引领大连地区的肿瘤综合治疗,作为“国家队”成员,中心必将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服务。未来,学科将加快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加强“放疗—化疗—热疗—肿瘤介入—生物治疗”联合,在肿瘤综合治疗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面解决肿瘤患者疾苦。

“登峰计划”建设高峰项目·骨外科

勇攀高峰 做骨病患者的“主心骨”

大连的百姓都知道,中山医院的骨科厉害。更有来自东北三省其他城市甚至是全国各地的骨病患者,慕名来这里看病。怎样的学科,怎样的技术实力,怎样的科研水平,让中山医院骨科为大连骨病患者擎起了一片晴天的同时,在全国、甚至是世界上的骨科舞台拥有一席之地呢?大连大学骨科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赵德伟教授表示,早在2015年,中山医院骨科就已经获批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正式进入“国家队”。从创科到成为国家、省、市重点学科,中山医院骨外科至今见证了中国骨科医学的飞速发展,更以敢为人先的创新和不竞声华的实干精神,跻身国家先进骨科前沿,并在国际骨科医学界赢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为骨病患者打造出一个高精尖诊疗平台。

打造高精尖骨病诊疗平台

中山医院骨科是大连最早成立的骨科之一,至今已经风雨兼程走了90多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骨科驶入快速发展轨道,从一个病房扩展到12个病房,10个治疗组,临床、教学、科研等全面开花。目前,中山医院骨外科开放床位420张,包括关节外科组、显微修复组、脊柱外科组、运动医学组、创伤骨伤组、手外科组、骨肿瘤组、小儿骨科组、中医骨伤组和康复医学组,配有中药制剂室1个,国家发改委“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及“辽宁省骨关节病细胞工程学实验室”各1个。在学科带头人赵德伟教授的带领下,骨科团队不断传承与创新,目前已发展成为医疗技术精尖、治疗病种全面、科研能力高超的骨科专业团队。

科室发展一直坚持“单病种负责制”,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学术梯队建设。关节科开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系列保头治疗、3D打印多孔钽金属髋臼加盖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小切口3D打印技术膝关节置换术等领先技术;脊柱外科开展显微镜辅助下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运动医学科开展肩袖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踝关节不稳等运动损伤的关节镜治疗;创伤骨科在东北三省率先开展跟腱断裂通道微创吻合术、在辽宁省率先开展床边镇痛骨折复位术、各种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等,并率先在大连市开设了小儿创伤骨科病房;中医骨伤科开展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系列中药治疗四肢骨折;康复医学科拥有一整套包括康复机器人、水下跑台、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等先进康复设备,在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骨折、运动损伤等康复治疗上有着成熟的模式及技术优势;骨质疏松科作为国家“骨质疏松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试点单位”,可针对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症实施个体化综合性防治。


构建完善股骨头坏死诊疗体系

股骨头坏死(ONFH)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虽然其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骨内循环中断和最终骨组织死亡紧密相关。ONFH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临床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中山医院骨科病房里,很多骨不连、大面积骨缺损、各个分期的股骨头坏死等疑难重症患者,在辗转求医后来到这里,在先进技术和前沿材料的多重加持下,他们重拾了正常行走,正常生活的自信和美好。

多年来,赵德伟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重建的系列研究”,如今,股骨头修复与重建的治疗技术已经有多种:带血运自体骨瓣移植技术、带血运骨瓣移植+钽棒技术、带血运骨瓣移植+钽棒+干细胞移植技术等。这些技术用于修复和重建坏死的股骨头,为骨科学医学的发展和为社会节省医疗资源作出了贡献。

针对中期骨坏死,赵德伟教授原创性提出了髋周带血运骨瓣移植的具体方式,并率先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了带血运骨瓣转移后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的根本问题;对于病损范围更大、但关节面尚完整的晚期中青年骨坏死患者,赵德伟教授首次联合应用多孔钽金属棒与带血运骨瓣联合植入,为股骨头提供支撑,促进成骨;针对股骨头完全塌陷、软骨破坏严重的晚期患者,赵德伟教授将带旋股外侧血管髂骨瓣及大转子骨瓣联合应用,再用带血管蒂的大转子骨瓣移植到股骨头上端,利用大转子的半球形状来重建股骨头的外形。这种方法,使得股骨头重建的病例能保留并恢复功能可达20年以上,颠覆了晚期ONFH需要人工关节置换的概念。

近年来,赵德伟带领团队采用显微灌注技术,首次获得了清晰的股骨头内血管三维网状结构,推翻了血管分区供血的传统理论,由此指导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有效提高股骨颈骨折后的保髋成功率。团队率先提出骨坏死动、静脉平衡理论,揭示了股骨头血供变化与影像学表相及相应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首创股骨头修复重建理论,将显微外科技术与骨坏死治疗相结合,建立多种带血管蒂骨瓣治疗新方法并发表系列文章,相关技术在国内外推广应用16578例,关节生存率达到86.4%,使其成为保股骨头手术的常规方法。团队还牵头制订多版国际、国内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指南,对规范股骨头坏死诊疗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基于学科在股骨头坏死研究上的贡献,中山医院骨科获批“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特色中心单位——骨坏死研究中心”。

让“大连研发”造福百姓

2023年8月,第12届世界显微重建外科大会在新加坡召开,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显微外科重建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医学研究中心赵德伟教授作为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会长,带领中山医院骨科团队应邀参加了这个国际上参与国家最广,参会人数最多的显微修复外科专业会议并作主题报告。在这次会议上,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用“3D打印多孔钽金属与可降解镁螺钉结合显微外科技术”以及“多骨瓣联合重建股骨头”理念这两个在国际上均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和理念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声音”。中山医院骨科用硬核的临床技术实力和响当当名气的“大连研发”站上了世界舞台。

骨科技术对材料的要求很高。为了让中国老百姓享受到技术更精尖、价格更低廉的国产骨科活性生物材料,团队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新型骨植体,并进行转化应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研发出两种功能强大的材料——多孔钽和可降解纯镁金属螺钉。据了解,该团队自主研制出强度更好的属于中国自己的多孔钽,打破国际市场垄断,作为国家“十二五”研究课题,已经取得中国和欧盟等多项专利;在临床应用角度对可降解纯镁金属螺钉的螺纹、螺帽及螺槽进行重新设计,成果已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国际上首次将自创可降解纯镁金属螺钉用于带血运移植骨瓣的固定,减少骨瓣的移位和脱落,避免二次手术取固定物带来的问题。

目前,该团队已将3D打印多孔钽金属技术应用于关节感染、畸形矫正、骨缺损修复、特殊骨折内固定等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中。该技术大幅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缩减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降低住院费用。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关节感染患者无一例复发。团队在3D打印多孔钽金属骨科植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相关技术体系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潜力。

中山医院骨外科有着高端的科研平台。骨科实验室现有面积4100平方米,拥有层流净化细胞工程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学实验室、基因测序与分子病理实验室、材料测试分析实验室、化学气相沉积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及实验动物中心等,并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代谢组学联合实验室,具备国内一流骨植入产品的研发环境和实验条件,获批成为“辽宁省骨关节病细胞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大连市骨植入材料工程实验室”“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赵德伟教授表示,未来,骨外科将致力于建设“一个目标、三个中心”,即将骨科建设成为临床技术、教学水平、科研实力领先的综合性专科为目标,打造关节治疗中心、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中心、骨植入材料临床转化中心,继续造福广大骨病患者。


“登峰计划”建设高原项目·肝胆外科

打造肝胆胰肿瘤综合诊疗平台

我国是肝胆疾病高发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则带来了肝胆肿瘤的高发。肝胆外科作为外科领域传统而又富有挑战的学科,主要通过手术干预的方式治疗肝脏、胆道和胰腺疾病。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外科创建于1907年,是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市一级重点专科,国家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辽宁省腹腔镜规范化培训基地,也是辽宁省规模最大、医疗水平最高,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肝胆外科诊疗机构(中心)之一。2021年以肝胆外科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获批大连市医学重点专科“登峰计划”建设项目。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尹家俊教授介绍说,近年来,肝胆外科始终致力于微创技术的发展,广泛开展以腹腔镜微创为主的肝脏占位、胆道系统占位、胰腺占位以及消化道肿瘤手术。同时,团队凭借引进新技术、开展新疗法等途径,创新技术应用,搭建高端诊疗平台,为提高大连乃至全省对肝胆胰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和手术的成功率做出自己的贡献。


底蕴深厚实力团队铸就品牌学科

中山医院肝胆外科包括肝胆胰腹腔镜外科病房、胆石病微创外科病房、肝胆介入病房、肝胆胰重症病区及营养恢复病房,配有独立胆道镜室1个、DSA介入操作室1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消化肿瘤分子标志物高通量筛选及靶向药物转化实验室”及大连市重点实验室“肿瘤生物医疗和基因检测实验室”各1个。科室在临床与科研方面成绩卓越,获5项国际、国家级GCP项目。科室下设的消化肿瘤实验室为辽宁省科技厅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科带头人尹家俊教授作为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大连市医疗高端人才,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30年,是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尹家俊教授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完成了大连市首例(东北地区第三例)荧光导航腹腔镜精准肝癌切除术,其带领团队完成的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例数为大连市单病区之最,也将辽宁省胰腺癌微创治疗推上国际先进水平。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秉承肝胆胰外科现代治疗新理念,总结出一套合理高效的肝胆胰腺疾病综合治疗策略,是辽宁省最早开展肝胆胰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机构之一。

微创手术让治疗更加精准

由于肝胆胰深藏腹腔,且毗邻许多大血管及重要脏器,因此,肝胆外科手术向来都是普外科手术中的难点,对技术要求极高。个性化、数字化的精准微创手术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据尹家俊教授介绍,多年来,学科一直紧跟国内前沿技术,致力于肝胆胰疾病微创技术的开展。科室率先在大连开展吲哚菁绿导航荧光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手术,避免了既往传统手术需要彩超定位、开腹等繁琐的步骤,使医生能够准确定位病灶并快速完成手术;率先开展肝脏3D打印建模技术,根据CT检查获取患者数据,按照表面外侧线条呈现肝脏整体形状,用3D打印机制作成模型,再现肝脏内部的血管和肿瘤,对术前肿瘤定位和手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科室对于复杂肝癌手术、高位胆管癌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胰体尾及脾切除术等技术娴熟,均位于国内先进水平。

“在胰腺手术中,切除肿瘤并不是结束,完成精细的吻合恢复功能才算成功。”尹家俊教授介绍。2020年,尹家俊教授率团队在大连地区首批独立开展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在手术实施中对术式进行不断优化,创新性使用了全腹腔镜下“荷包背带裤”胰肠吻合方式行腔镜下胰肠吻合,减少了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相关成果在2020年以论著形式发表于《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综合诊疗手段助力患者更好预后

肝胆胰肿瘤的复杂性决定了疾病诊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手术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在尹家俊看来,医生要始终以患者的生命利益为核心,不仅要不断打磨手术技术,更要与时俱进,掌握综合诊疗手段,全力以赴为患者解除病痛。

尹家俊教授介绍说,肝胆外科给患者搭建了一体化诊疗服务,让患者足不出科,就能得到专业全面的诊疗服务。肝胆外科不仅重视微创外科技术的领先发展,更加注重综合治疗理念的运用,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学科拥有齐全的治疗手段,除了手术、介入技术,还有先进的放射粒子植入、热疗等方法,帮助患者实现多手段、多途径的综合诊疗,进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肝胆外科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专业,这里的肿瘤患者有得到最新药物治疗的宝贵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结直肠癌发生肝脏转移是目前普外科面临的一大挑战。尹家俊教授介绍,科室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肠癌肝转移的综合疗法,术前新辅助治疗加靶向治疗,手术联合术后介入治疗。自2008年开展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以来,目前完成900余例。

未来,学科将继续着力于“腹腔镜微创技术在肝胆胰疾病的应用”“肝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介入技术在肝胆胰疾病的应用”三大特色发展,解决在大连市该领域疑难杂症诊治困难的关键问题。同时,建立肝胆胰肿瘤标本数据库、随访数据库、微创手术视频数据库,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中心的交流学习,逐步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打造成大连市一流的微创外科治疗中心,并在国内形成一定的知名度,更好地服务大连广大患者。

“登峰计划”建设高地项目•乳腺外科

仁心仁术 助力患者重拾健康与美丽

2023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迎来了25周岁的生日。1998年,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曹铭谦教授在大连市率先建立起了专门的乳腺甲状腺外科,经过两代乳甲人25年的努力,科室从最初的10张病床,发展到现在拥有5个病区,包括开设在瓦房店的乳甲五病房,共153张病床,医护人员百余名。科室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第一批乳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中心、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市医学一级重点学科、大连市肿瘤中心乳腺甲状腺诊疗基地,入选了大连市医学重点专科“登峰计划”建设高地项目,拥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目前科室开展以手术为主的乳腺癌综合治疗,包括各种根治性手术、保乳手术、乳房再造、术前或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科室在成立之初就率先在大连市开展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当时被称作“三明治”治疗方式,即先进行化疗(目前称为新辅助化疗)然后再做根治性手术,之后再进行辅助治疗,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享有盛誉。近年来,科室积极开展乳腺微创手术、乳腺癌根治术加Ⅰ期、Ⅱ期乳房重建术、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腔镜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加假体或扩张器植入乳房重建术等,处于辽南地区领军地位。


多技术手段全程管理

乳腺和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多年来,科室十分注重诊断的精准化,综合超声、CT、核磁,术前穿刺活检,以及特异性检测等方法,临床与影像、病理、核医学等紧密结合,形成多学科联合机制,力求实现最精准的诊断,为之后的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据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省临床重点专科乳腺外科学科带头人张殿龙教授介绍,多年来,科室严格遵循专业指南,并将手术的精细化操作做为治疗的基础。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科室采用精细被膜解剖法,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功能的损伤。借助腔镜技术,实现了颈部无疤痕的甲状腺癌手术,保护了颈部的美观。除了手术技法,科室还充分应用先进专业技术协助功能保全,如神经监测技术、纳米碳注射负显影技术,以及能量器械的应用等,在患者副损伤低、生存率高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最终让患者获得最大受益。

在乳腺甲状腺外科,大部分是乳腺癌或甲状腺患者。这些患者在手术后,会一直跟随科室进行接下来的治疗。科室从成立之初就形成了规范化、综合化的诊治理念。为了让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科室建立了长期术后随访制度,对术后患者进行全程管理,根据患者病情,分层管理,监测用药效果,是否有副作用等等。每位病人的治疗全过程有固定专职医生负责。真正为患者搭建了一个一体化的诊疗平台。

精准微创技术突飞猛进

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乳腺甲状腺外科的微创诊治技术突飞猛进。“乳腺、甲状腺疾病患者在治病的同时,还要关注创伤微小、美容等问题。因此精准的微创诊疗技术一直是我们科室致力研究和推广的。”张殿龙教授说。

“根治、微创、美观”是科室对于乳腺甲状腺疾病手术的基本理念。对于不可触及的乳腺微小可疑病灶,张殿龙教授团队在大连市率先开展了手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活检技术,实现了小切口下对病灶的精准切除,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了诊断和治疗。

借助腔镜技术,科室开展了腔镜下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的根治性手术。如对于乳腺癌患者,为了避免在乳房上留下瘢痕,在腔镜下,取腋窝前下方的隐蔽小切口,行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腺体切除手术,同时植入扩张器或者假体乳房再造,还可以同时进行前哨淋巴活检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一方面兼顾肿瘤安全性,就是切除干净;一方面减小创伤、兼顾乳房的美观。

张殿龙教授深知一个不精细的手术操作会给患者带来怎样的副损伤,所以他希望用精细的手术将微创的理念执行到极致,他们采用精细的手法,可以在无血、清晰的解剖中完成这些手术,既不增加患者的创伤,又达到了手术的彻底性目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患者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让乳腺癌术后患者回归完美

即使在欧美国家,保乳手术比率也只有65%,所以仍有很大比例的患者可以通过“乳房重建”的方式,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仍然可以保留乳房的外观,还给患者美的权利。乳房重建手术的开展是一项高难度、高起点的工作,手术时间长,是目前乳腺术后整形领域的热点。乳腺甲状腺外科一直致力于乳房手术患者外形方面的保护,根据患者的病情,通过保乳手术、术后一期重建、二期重建等方法让乳癌患者在治疗疾病、延续生命的同时回归完美,提升生活质量。

科室会根据患者不同的肿瘤状况和局部条件,选择保乳手术和保乳整形手术,保留乳房外形。对于一些病灶广泛没有保乳手术条件,但是仍然有强烈保留乳房外形愿望的乳腺癌患者,乳甲外科从2017年开始开展了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腺体切除,加假体或者扩张器植入的一期乳房重建手术,手术后患者的乳房外形获得了很大程度的保护。

除了传统的开刀手术,科室近年来也开展了腔镜下的乳腺癌保乳手术,以及腔镜下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腺体切除,加假体或者扩张器植入乳房重建手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还将切口缩小、隐藏,实现了“根治、微创、美观”的手术理念。在保证乳腺癌根治效果的同时,患者不仅能恢复女性的身体曲线美,也能修复女性心灵上的缺失感,重拾自信和美丽,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