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卒中识别早,救治效果好

  • 文:神经内一科 田倚萱
  • 摄影:神经内一科 田倚萱
  • 审校:王敬贤
  • 审核:宋晓妮
  • 日期:2023-11-02

卒中,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俗称“中风”,是一种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疾病,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患者得病后的治疗往往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

2023年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与口号是“卒中:重在预防”。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卒中中心积极响应世界卒中日的宣传号召,开展健康教育、义诊等主题活动。

10月27日,我院神经内一科朴翔宇主任带领科室医护人员进社区开展健康宣传活动。朴翔宇主任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如何早期识别脑卒中,预防脑卒中发生应该怎么做等百姓十分关注的问题,首先一定要保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四大“健康基石”;其次重视对以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三高”为代表的卒中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防治;最后要能准确识别脑卒中的征兆,积极应对,避免“卒”不及防。

卒中急救,争分夺秒,强调“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在卒中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或在6小时内接受动脉取栓等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死亡风险,极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李研副主任医师从卒中地图的使用方法以及我院的卒中中心的绿色通道的建设等为患者进行了卒中急救的科普。

随后卒中中心医护人员为社区群众发放卒中防治宣传手册及就医指南,并为居民进行答疑解惑及义诊,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通过世界卒中日进社区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加深了对脑卒中的认知以及提高对脑卒中防治的认识,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了一份力量。

科普小问答

1.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脑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缺血(脑梗死),造成脑组织损伤,导致残疾甚至生命危险。

2.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中风120”和“BE FAST”口诀是适用于民众的可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可行动的策略。

3.发生脑卒中该怎么办?

时间就是生命。及时发现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患者在发病后要立即拨打120,并通过微信小程序或公众号搜索“卒中地图”就能显示距离患者最近的具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卒中中心医院,患者可及时得到溶栓、取栓等急救,最大可能的减少卒中致死致残的发生。

4.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大量饮酒、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因素、脑卒中家族史等。

5.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

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

1.清淡饮食;

2.适度加强体育锻炼;

3.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久坐;

4.防止过度劳累;

5.注意气候变化;

6.保持情绪平稳;

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有相关疾病患者应重点注意:

1.高血压患者,注意控制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

4.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