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探秘黏膜下肿物之胃篇

  • 文:消化内一科
  • 日期:2023-10-19

随着胃镜的不断普及,内镜医师技术的不断精进,当患者拿到胃镜报告时,偶有提示---胃黏膜下肿物,建议超声内镜进一步详查。患者不禁疑惑,何为黏膜下肿物?为何要做超声内镜?下一步我该如何治疗?




针对以上疑惑,结合我们科室近期诊治的几例患者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解答。

何为黏膜下肿物

胃黏膜下肿物(Gastric submucosal tumor,G-SMT):是来源于非黏膜层的隆起性病变。肿瘤多起源于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


胃黏膜下肿物以胃肠间质瘤、平滑肌瘤、异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较多见,还有脂肪瘤、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黏膜下囊肿、血管瘤、炎性纤维性息肉等。


为何要做超声内镜

普通内镜检查(胃肠道的警察)可以观察病变隆起部位黏膜的色泽、形态、糜烂、出血等情况(达到形与色的完美成像),但无法判断病变的性质和来源,也无法与腔外压迫性病变进行鉴别。所以常规内镜对于SMT只是初步诊断,更进一步的诊断还需依靠超声胃镜(EUS)。

EUS(胃肠道的侦探)使用不同频率的探头,不仅可以区分胃壁的各层结构,还可以清楚地显示其临近组织或器官的结构。EUS是诊断SMT的一线检查方法,可以提供病变来源、壁内/外位置、大小和形状、回声、血管和相关淋巴结病变的信息。通过这些特征,可以评估组织学甚至恶性潜能。

目前来说,EUS是目前评估消化道SMT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于消化道各种类型SMT的鉴别诊断,以及对肿瘤的定位和治疗方法的选择都有重要作用。


内镜下如何治疗

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圈套切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以及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等。


总之没有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使用内镜技术可以完整切除、残留和复发风险低的病变,有治疗必要的均适合进行内镜下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