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技能之“星”】内镜精准筛查 胃肠早癌“无可遁形”
- 文:宣传策划部
- 日期:2023-09-14
患者孙大爷,今年66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伴恶心来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孙大爷之前曾在外院行胃肠镜检查,并在镜下发现胃息肉,内镜下切除治疗后仍有反复腹胀恶心,令孙大爷苦恼不已。
入住我院消化科后,朴莲淑医生耐心地询问了病史,并进行细致的查体及理化检查,结合孙大爷的病情,朴莲淑医生建议孙大爷再次进行胃镜检查。
果然,胃镜检查有新的发现,胃镜下显示胃体部和胃窦部各见一处粘膜轻度隆起的病变,因此朴医生对两处可疑病变进行精细筛查——色素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在染色内镜下两处病变均无处可藏、暴露原形,放大内镜下看到了病变表面变形的微腺管和增粗的肿瘤性血管。镜下诊断两处胃粘膜病变均诊断为胃早癌,病变深度为粘膜层内。但病理活检回报仅回报胃窦病变为胃早癌,而胃体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非早癌。
根据中华医学会胃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胃窦病变完全符合内镜下治疗适应症,而胃体病变,根据色素染色+放大内镜结果及2019年“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朴医生仍考虑术后病理升级为胃早癌可能性大。经同意,给孙大爷两处胃粘膜病变均行了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手术进行顺利,孙大爷两天后正常进食,术后恢复很好。术后病理如朴医生术前判断,两处病变均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也就是胃早癌,病变仅累及粘膜层,正好与放大染色内镜下的病情评估完全符合,两处病变均得到了治愈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外科手术,保住了胃。
一次精准的胃镜筛查,发现了两处早癌,一次精准内镜治疗,获得根治效果!朴莲淑医生介绍,消化道早癌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标准化、精细化胃镜检查,可明显提高消化道黏膜早癌检出率,通过“高、精、准”内镜下微创治疗,可给患者带来无限福音。
朴莲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大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
长期从事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工作,擅长消化道早癌内镜筛查、胃肠黏膜下剥离术(ESD)、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肝硬化诊治、超声内镜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