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全国爱肝日】爱肝 你我同行
- 文:消化二科 张美霞、王迎春
- 日期:2023-03-16
2023年3月18日是第23个“全国爱肝日”,主题是“主动检测、扩大治疗、消除乙肝危害”,呼吁每个成年人主动检测一次乙肝表面抗原,初筛阳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主动到医疗机构接受科学规范诊疗,预防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做守护自身和家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乙肝
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多脏器损害的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9年全球约有2.96亿乙肝慢性感染者,82万人死于乙肝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等相关疾病,乙肝是全球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乙肝负担较重的国家,根据 Polaris 国际流行病学合作组织推算,2016 年我国一般人群 HBsAg 流行率为 6.1%,慢性HBV 感染者为 8 600 万例,其中慢性肝炎的患者有2000-3000万例。同时,乙肝是造成我国肝硬化及肝癌的最主要因素,呈现一种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发展趋势。
乙肝由于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较慢,往往被忽略,但相关研究表明,我国80%肝癌与乙肝相关。目前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四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二位肿瘤致死病因,我国每年死于肝硬化、肝癌的病人超过30万。但通过对乙肝病人有效规范的核苷(酸)药物和干扰素类的抗病毒治疗,死亡人数至少可以降低50%,因此,在乙肝相关疾病发展之前做好预防、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管对身体健康还是患病后的经济付出,都是性价比更高的方式。
一、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母婴传播
乙肝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占新发感染的40%~50%。包括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传播和分娩后传播三种形式。宫内感染主要经胎盘获得,约占HBV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5%,可能与妊娠期胎盘轻微剥离有关。分娩过程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婴儿因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传染。分娩后传播主要由于母婴间密切接触。
2.血液传播(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
是指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进入人体造成乙肝病毒的感染,包括输注未经严格筛查和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不规范的血液净化、不规范的有创操作(如注射、手术及口腔科诊疗操作等)。乙肝病毒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职业暴露、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
3.性传播
在性接触中,乙肝病毒可通过皮肤黏膜引起感染。大部分经皮肤黏膜的传播是因为皮肤黏膜有损伤,接触到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从而感染乙肝病毒。与乙肝病人发生无保护的性接触,感染乙肝的风险较高。
乙型肝炎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目前,尚未发现乙肝病毒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因此,我们不必担心乙肝病毒感染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希望全社会更加关注乙肝防治,关爱乙肝患者,减少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社会歧视。
二、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新生儿;
乙肝疫苗接种史不全或不详,或乙肝五项检测均为阴性,乙肝表面抗体<10mIU/ml的人群;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
幼儿园工作人员;
有多个性伴侣;
常接触血液的病人、医务工作者;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静脉注射毒品人群。
三、如何预防乙肝?
1.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成年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剂,按照0、1、6个月的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
2.管理传染源:
对首次确定的HBsAg阳性者,建议对其家庭成员进行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检测,对易感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一般人群均应该进行HBsAg筛查,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男男性行为者、静脉药瘾者、HBV感染者的性伴侣和家庭接触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治疗者、孕妇和育龄期、备孕期女性。
3.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避免直接与血液接触、避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器械、避免和他人共用容易被血液污染的卫生用品等。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伴侣的健康状况不明时,应使用安全套,以预防HBV和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尽量避免羊膜腔穿刺,以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四、HBV感染者产后可以母乳喂养吗?
可以母乳喂养。
只要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可以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母乳喂养并未增加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替诺福韦在乳汁中药物含量很低,毒性有限,是可以母乳喂养的;如果口服丙酚替诺福韦(TAF),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原则上不禁忌哺乳。
五、HBV感染者如何进行监测?
对于乙肝患者、HCC高风险人群,推荐每间隔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乙肝5项、HBV-DNA、甲胎蛋白(AFP)及肝脏超声,必要时行增强CT或增强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