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战疫随笔】我是医者,我自豪

  • 文:呼吸二科 刘唱
  • 日期:2022-12-21

12月7日,接到医务部通知,调派我前往新组建的应急重症病房。作为一名刚入职一年的年轻医生,我既紧张又激动,就像一个新手奥特曼终于要上场打怪兽了,明知会是一场硬仗,仍然相信正义必胜!然而情况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糟糕。时间紧、任务重,中午刚刚和主任、其他医生成功会师,下午就开始收治患者了,当天晚上,循环科的陈宗伟老师主动请缨值第一个夜班,我和骨质疏松科的刘晓丹十点多才离开医院,而那个时候,孙彤、蒋志宏两位主任还在加班加点地工作。

仅仅2天,病房就已经满床。收治的大多数都是高龄患者,甚至还有两位百岁老人,卧床的、呼吸衰竭的、意识不清的、既往肾衰、脑梗和心梗的更是屡见不鲜。与患者的危重相比,由于环境艰苦、科室新成立物品短缺、不同科室之间工作方式差异所带来的阻碍简直不值一提。医护们不眠不休地,从没正点下班过。

12月12日,新的指示,新的考验:病区转出所有“阴性”患者,全部收治“阳性”重症患者。又是2天,病房再次满床。30名患者,7个一级护理,可以下地活动的寥寥无几。虽然身穿防护服为工作带来不便,但依仗上级领导和兄弟科室的鼎力支持、医护之间的迅速磨合,虽然依旧忙碌不堪,一切都已经步入正轨。

感恩,生命中曾经有过这样艰难而光荣的日子。特殊的境遇、棘手的患者、前辈们的帮助让我这个“小大夫”迅速成长。不同专业经验之间碰撞的火花,是平时在本学科学不到的宝贵财富。

感动,在这个科室遇到这样一批可爱可敬的战友,每个人都热情洋溢、乐于奉献。尤其是蒋志宏主任,就像科室的大家长,从患者的诊疗计划、饮食起居,到医护的工作督导、心理疏解,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同时,还时常收到来自呼吸二科主任和同事的关怀与鼓励。

感慨,疫情三年来,医务工作者真的付出了太多,被患者和家属误解,做不完的核酸检测,超高负荷的工作压力,被压榨到极限的休息时间,还有那距离不远却回不去的故乡和见不到的亲人。目前,我所在的科室仍在高速运转,所有人都在为挽救更多人生命而披星戴月、连班无休。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虽然我们是医者,是逆行者,但同时也是儿女、是父母、是家中的支柱。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冬日,谁不想在温暖的家中躲过第一波的疫情浪潮?谁不想守着年迈的父母、照顾生病的家人?

不是没有怨言,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可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身着白衣,因为我们选择了天使职业,因为我们曾做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尽管身边有战友阳性居家,可其余的人还是会前赴后继、一往无前,勇于担当。

虽然不知道这样“黑暗而忙碌”的日子还会持续多久,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戮力同心,众志成城,“明媚而自由”的曙光必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