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看这一篇就可以了!

  • 文:儿科
  • 日期:2022-11-03

一提到贫血,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吃点食物来补铁,今天美小护就从贫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五大方面来聊一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定义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是由于机体缺乏铁,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本病遍及全球,易发生于婴幼儿,以6个月-2岁发病率最高。

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

病因

先天储铁不足:

4-6个月内婴儿铁主要来源于宫内储备,正常足月婴儿出生时,从母亲获得的储备铁可足够维持生后4个月的生长发育需要。

后天补铁不足:

食物铁供应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婴儿单纯母乳或牛奶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可引起缺铁。年长儿偏食、挑食等饮食习惯可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生长发育速度快:

婴儿期和青春期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血容量增加快。

铁吸收障碍:

饮食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胃肠炎、慢性腹泻可致铁的排泄增加而吸收不良。

铁丢失过多。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和甲床较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长、贫血愈重者,肝脾肿大愈明显。

非造血系统表现

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嗜食泥土、煤渣、墙皮等),呕吐、腹泻,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严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神经系统:

常有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多动、智力水平多较同龄儿低,语言、思维活动能力受影响而影响心理的正常发育。

心血管系统:严重贫血时心率加快、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功能不全。

其他表现:如皮肤干燥,毛发枯黄无光泽、易脱落,反甲,易感染等。

治疗

去除病因和铁剂治疗。

去除病因:如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肠息肉或肠道畸形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饮食疗法: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增加铁的吸收。

铁剂治疗:

口服铁剂:临床一般使用二价铁盐制剂。常用口服制剂有硫酸亚铁等。分3次餐间口服,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增加铁的吸收。

温馨提示

牛奶、茶、咖啡及抗酸药等与铁剂同服均会影响铁的吸收。

注射铁剂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可发生过敏反应致死,应慎用。

必要时输注红细胞。

护理

轻、中度缺铁性贫血患儿,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对重度贫血的患儿,有心悸、气短或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应注意休息。

合理搭配患儿的饮食。

增加食欲:如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经常更换饮食品种,注意色、香味的调配,增添新鲜感。

根据医嘱服用助消化药如胃蛋白酶、多酶片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

正确应用铁剂,观察疗效与副作用

口服铁剂注意事项

从小剂量开始,两餐之间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并有利于铁的吸收。

铁剂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以利吸收。

忌与茶、咖啡等同服。

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可用吸管或滴管服之。

服用铁剂后,大便变黑或呈柏油样,停药后恢复,应向家长及年长儿说明,消除紧张心理。

应深部肌内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勿与感染性疾病患儿接触。

按时接种各种疫苗,以防传染病。

缺铁性贫血不易发现,但是家长也要引起重视,早期可以从饮食方面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