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帮扶日记】一次索县行,一生援藏情

  • 文:循环四科 解泽宙
  • 摄影:循环四科
  • 日期:2022-07-08

2022年7月1日下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四科副主任医师解泽宙同志作为大连市第九批援藏干部,圆满完成任务载誉而归。大连市相关领导、我院副院长高弼虎、循环四科主任谢莲娜、护士长王凯君及援藏干部家属到机场迎接。

解泽宙同志是一名在临床摸爬滚打了10余年的优秀医生,也是家中的顶梁,当他毅然决定援藏的时候,坚定的说了一句“能去需要的地方发光发亮,我很荣幸,一定不辱使命!”是的,他做到了。

自2021年3月2日入藏至今已一年多,解泽宙在各级领导及队友的相互扶持下,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他深知这是一份艰巨又神圣的工作,认真严谨、兢兢业业。初到索县,平均气温0℃,海拔近4000米的恶劣自然环境,严重的头痛、憋气、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接踵而来,他用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没有休息,立即投入工作,边干边适应,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了索县人民医院的工作。

在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除了在一线岗位坚持开展诊治,他还承担了24小时随时应诊及处置危重患者的二线班,对急危重症做到每例必到,对每个问题做到详尽解答或者远程讨论指导,以精湛的医术服务藏区群众。刚到当地不久,有一位晚期妊娠的孕妇,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当地医生把心电图交到他手中时,巨大的责任感顿时让他觉得这份心电图显得那么沉甸甸。他仔细看过每个导联的每个波形后,借助当地医生的翻译,了解了患者反复心悸、晕厥的病史,最终得出了“预激综合征”的结论。在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情况下,产妇顺利产下一男婴,欣喜之余,他不忘嘱托患者,要择期进行电生理及射频消融手术解决后顾之忧。患者及家属一边说着听不懂的藏语,一边真诚的鞠躬,让他真切的感受到藏区人民的纯真和质朴,更下定决定要在这里为他们多做点事情。

援藏时间有限,但技术援助是无限的。他知道,要通过自己的桥梁作用,将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理念带到这里,他时刻都想着怎么能做的更多,留下的更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秉承这个思路,他对医疗工作中遇到的每个问题认真讲解,手术中手把手带教,病例讨论中善于引入新的学术观念,管理上主动介绍管理经验,帮助科室进一步完善医疗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相关专业的讲座、培训等,开展了首例动态心电图检测和动态血压检测,带领大家对结果进行分析解读,把临床上切实需要的东西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当地医生。他不但超负荷、高效率完成医疗工作,甚至利用所剩无几的业余时间,积极投身于当地的一些党建工作,也将他统战成员的力量发挥至极。

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时不时就需要吸氧来缓解高原反应,但每当看到藏族同胞一张张淳朴、真诚、信任的脸庞,看到全院医务人员对心内科疾病的诊治有了专业的认识,心内科团队建设日渐起色,医疗卫生管理水平也显著提高,他便觉得一切艰苦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