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解决“大烦恼”——显微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文:脊柱骨病科
  • 日期:2017-07-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破裂、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或/和马尾神经而产生以腰腿痛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疾病。经过正规的保守治疗失败则需手术治疗,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该病的经典术式。传统的髓核摘除术是在开放条件下完成的,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且破坏了脊柱的后柱结构,易造成脊柱失稳 ,手术过程中对神经根及硬膜囊干扰多,术后神经根及硬膜周围瘢痕形成会造成椎管狭窄。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椎间盘切除成为脊柱外科手术的热点。其中被国内外广泛认可的是显微镜辅助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被认为是手术金标准——手术创伤小,精准度高,用显微镜改善手术视野,以最小的组织损害达到对硬膜或神经根的有效减压。做到小切口解决"大麻烦"。

Casper 和Yasargil  于1977年首次报道了显微镜辅助下的腰椎间盘摘除术 ,之后在欧美被广泛开展。 国内也有报道,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脊柱外科于2009年引进德国蔡司(ZEISS)显微镜后率先在大连市开展显微镜辅助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现已完成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数百例,技术成熟,理念先进。

我们总结显微镜辅助下手术有以下优势:

放大

由于手术显微镜的放大功能,使得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可以清楚地辨认 周围解剖结构,以最小的组织损伤获得彻底的减压效果。显微镜通过其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操控系统,能提供不同焦距,可变放大倍数和充足的光源的手术视野,其提供的手术视野是真正的三维视野立体成像,明显优于肉眼下和椎间孔镜等内镜下的二维成像,镜下术野的清晰度和立体感较均显著增强,且分辨率高,放大倍率可在2一12倍之间随意调节。可清楚辨认突出髓核,如果说传统视野下的神经是圆珠笔笔尖那么小,显微镜下的视野可以放大到拇指指甲那么大。


精准

显微镜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清楚地分辨硬膜周围血管,便于准确双极电凝止血,显露神经根、硬膜及突出的椎间盘,大大降低损伤硬膜和神经根的危险性。在处理侧隐窝和游离椎间盘方面,由于椎板拉钩可显露各个角度,再加上良好的照明和放大的视野,更容易发现小的椎间盘残余组织,操作时感觉直观,安全性大大提高。术中操作更精细、准确,对神经的刺激干扰更小。看得那么清晰还怎么能出错呢!

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由于该术式较少破坏腰椎椎旁肌肉、附着的血运及神经结构且手术切口小,一般为2-3cm,且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第二天佩戴腰围即可下床活动,避免了高龄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进一步积极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

照明好,共轴视野

显微镜物镜的高亮度光源可进入手术视野,充分止血后手术视野清晰,且提供的氙灯光源为手术视野的同轴照明,术野照明精确,不受术中出血、水汽等因素的影响,手术器械不会损伤镜头。助手通过电脑显示屏也可同时掌握术者视野情况,配合协助手术更加方便,安全。而其他显微内镜如椎间孔镜等镜头的放大倍数固定,且为 30 ° 斜面镜头,存在一定的视野盲区,需术中根据经验调整镜头位置来克服。由于内镜镜头位于工作通道内,且离术野较近,所以术中严重的出血、脑脊液漏以及温差造成的雾气均会影响手术视野,手术器械的操作也可能损伤镜头。

国内也有报道对比了显微镜和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得出的结论是显微镜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好于内窥镜下手术。

“微创化”和“精准化”不断推进脊柱外科的发展,而显微镜下脊柱手术操作正是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小切口”解决“大麻烦”不在是梦!


相关科室:脊柱骨病科

联系电话:0411-6289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