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创新“股骨头内血供理论”用高端技术实现保供血、保股骨头

  • 文:转载2016年6月28日《大连日报》20版
  • 日期:2016-06-28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国内著名骨科专家赵德伟教授创新提出了股骨颈骨折治疗新理论——“股骨头内血供理论”,以保留和重建股骨头血运来保证股骨头骨折的治愈。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多由较大暴力引起(如高处坠落,车祸伤等),因骨折移位明显,血供破坏严重,易继发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考虑到人工关节的寿命以及青壮年有较高的活动需要等因素,赵德伟认为,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不主张采取人工关节置换,而是以保留自身关节为主要治疗目标,因此,对损伤血运的重建就成为保留股骨头的关键。

医院骨显微外科技术的优势,使得重建股骨头血运成为现实。股骨头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于两个动脉系统的三条微小动脉(即来源于旋股内侧动脉系统的SRA和IRA,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系统的ARA),正常情况下,这些小动脉贴附于股骨颈表面,并沿着股骨颈的方向对股骨头进行供血,当股骨颈发生骨折时,骨折的移位极易导致这些微小动脉发生断裂,从而造成股骨头、颈部的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

如今,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可以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对骨折后断裂的微小血管进行修复——即在放大15~2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利用精密的显微外科器械对直径仅有0.7~0.3毫米的受损小血管进行修复和重新吻合,从而重建股骨头受损的血液供应,并对离断的骨组织进行不损伤股骨头内部血运的微创固定,从而极大降低了继发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一位22岁的男青年在工地工作时从高处跌落,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GradenIII型)。右髋周血管造影显示,由于巨大的暴力冲击,使股骨颈骨折后造成严重移位,旋股内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的终末支血管已全部断裂,股骨头主要血供丧失,这意味着如果使用传统方法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的保髋治疗将很难避免继发的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

赵德伟教授带领专家团队通过细致的术前讨论及分析,决定采取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患者受损断裂的血管以重建股骨头血运达到保髋目标。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两天后赵德伟为患者进行了髋关节后侧入路,术中切开患侧关节囊并行骨折复位,并采用保护股骨头内血运结构的“双加压螺钉骺线下置钉固定法”将断裂股骨颈进行固定。同时在15倍显微镜下切开外旋肌联合腱及股骨颈滑膜对断裂的上支持带血管进行剥离和修整,最后用显微外科器械对直径仅0.6~0.4mm的断裂血管进行精密吻合,修复后可见血管的充盈及股骨头侧良好的静脉回流。

患者术后复查动脉造影可见断裂血管复通,股骨头血运灌注良好,两周后出院,并于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渐进性关节恢复锻炼。现已术后观察随诊半年,复查可见股骨头内结构正常无塌陷,骨折已完全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已恢复正常行走,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和复健后即可重返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