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晚报】调整“下肢力线”让弯的腿重新直起来

  • 文:转载2016年7月18日《大连晚报》B4版
  • 日期:2016-07-19

在颜值经济高涨的今天,许多年轻人都渴望拥有一双“大长腿“,而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更渴望拥有一双”直溜儿“的腿。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出现了O形腿、X形腿甚至膝反张。从医学上讲,这就是下肢力线异常的表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王卫明教授介绍,从生物力学来说,下肢力线就是“双腿的重力线”,从解剖学来说,下肢力线就是下肢各器官的结构学连接线。“O形腿、X形腿甚至膝反张是最常见的下肢力线异常表现,而且在亚洲人种中表现最多。从结构医学的角度来看,下肢力线异常通常是由多种因素所致,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半月板受损合并膝盖内翻或外翻的患者,对于这样的患者单纯地治疗半月板问题效果并不理想,许多人治疗不得当只能选择进行关节置换。”王卫明教授提醒,下肢力线出现异常,年轻时主要影响美观,到了中老年以后,由于关节受力不均衡,出现退行性病变和骨性关节炎的几率会提高。

有限截骨可从根本上治疗合并腿部畸形的骨性关节炎

2010年,一位47岁的女性膝内翻患者慕名找到王卫明教授。“这位患者是先天性的膝内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罗圈腿’。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两腿的膝关节内侧受损明显。找到我时,左侧半月板已损坏严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针对这位患者的实际情况,王卫明教授最终选择了对其实施膝关节周围截骨手术。“考虑到患者的下肢力线已出现异常,单纯地治疗半月板意义不大,所以我们选择了对其进行胫内近端截骨治疗。”对于这个听起来有点恐怖的技术,王卫明教授做了一个通俗的比喻。“胫骨近端截骨手术是将病侧的胫骨有限截开,以楔型材料加以固定,从而将异常的力线调整到正常角度,从根本上恢复下肢的正确受力方式。”

王卫明教授介绍,膝关节周围截骨手术的根本目的,是将膝关节的负重从病变侧移到相对较好的对侧,从而减轻病变侧关节面负重,减轻关节面磨损,从根本上改善腿部畸形,恢复下肢正常受力功能。截止到目前,王卫明教授带领团队已经为近百例合并下肢力线异常的单侧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了膝关节周围截骨手术,跟踪随访均显示效果良好。

测量的精准度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在超过60岁的人群中,其发病率约为30%,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有不适症状,常见为疼痛、僵硬、肿胀和活动受限等。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人数将逐年增长,据文献估计,膝关节骨关节炎将在十年内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残病因。“膝关节骨关节炎症状从轻度活动后疼痛到活动受限不断进展。由于其病因、症状的复杂性,所以治疗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膝关节周围截骨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世界权威统计显示,该技术治疗的患者中,80%实现了自腿使用10年以上。”王卫明教授介绍,膝关节周围截骨手术术前的精确测量对于手术效果至关重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截骨的位置、调整的角度、材料的契合度等等都需要在术前进行预判,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目前大部患者术后1个半月左右即可脱拐行走。合并力线异常的单侧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年龄在65岁以下、体重适宜、身体条件好、对运动要求高的人群都可以考虑膝关节周围截骨手术,以延迟或避免人工关节置换。另外,该术式同样适合合并力线异常的多发性韧带损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