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以心为灯 尽己所能

——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一批援鄂的EICU护士长王迎莉

  • 文:宣传策划部
  • 日期:2021-04-22

王迎莉,女,中共党员,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ICU护士长,主任护师。

王迎莉在得知辽宁省组建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队的消息时,作为一名具有非常专业的护理技术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的重症监护室的资深护士长,她不顾自己52岁的年纪和患有高血压的身体,毅然决然地报名,成为了第一批大连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知何时还。”1月26日,在那个寒风料峭的早晨,作为辽宁省第一批驰援武汉的队员,带着医务人员的使命踏上征程,千里救急,只因一袭白衣,王迎莉和她的战友们成为肩负使命的逆行者。寒风中,踏上援鄂征程……

她说,组织需要我,我必须上!

疫情就是命令,病区就是战场,时间就是生命。辽宁省第一批队员落地后,迅速加入武汉协和江北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3个病区,江北医院ICU病房,济和院区感染病房,妇幼院区感染病房。137人被分成6组,王迎莉加入了重症组,工作于江北医院ICU病房。物资短缺、布局不合理、环境恶劣、医护缺乏,望着发热门诊排着长长的队伍,看到家属搀扶发热病人在寒风中等候,现实中的场景比网上的报道更加让人触目惊心。只有迎难而上,为了尽早的投入抗疫战斗中去,尽早的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王迎莉是一名有着20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到达武汉后,她成为了大连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委员,协助医疗队长整章建制,沟通工作。这让有着繁重前线工作量的她忙上加忙,休息时间少之又少。王迎莉同志进驻一线医院后,积极投入到医院中最困难最危险的ICU病房,护理危重病情的患者。她每天要工作8小时以上。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为重症患者吸痰、翻身、叩背、进食等等,还要抽空写特护记录。工作的时候,她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每天脱下防护服,都是汗水湿透了衣背。对于52岁的王迎莉来说,完全是在超负荷工作。2月7日,王迎莉已在ICU工作近10天,身心疲惫,一起共事的江北医院护士接二连三的出现发热、咳嗽的症状,那段时间真的是最难熬的日子,她甚至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但是,王迎莉从来没有叫苦喊累,每次在和家人、同事、朋友通话时,她总是安慰惦记她的人,说自己很好,很安全,工作不累,不用担心。

繁忙的工作之余,王迎莉还积极向医院15位第二批援鄂队员传授自己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心得体会和护理专业技能,密切关注队员们的情绪和心理变化,让大家能够身心健康地投入到抗疫一线工作中。2月11日中午,在援鄂医疗队微信群里,队员们收到了一条温暖的视频——王迎莉休息时间录制的一首自己演唱的歌曲《为了谁》。她说,希望用这首歌来为即将上前线的战友们打气加油、鼓舞斗志。

在武汉协和江北医院ICU病房里奋战了50多天,ICU病房是新冠肺炎病人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夏思思医生感染新冠肺炎后,入住了江北医院济和院区,因病情突然恶化转入她们ICU病房。转入时处于昏迷状态、无呼吸无脉搏。立即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心脏按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一分钟又一分钟,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心肺复苏术成功了,但患者瞳孔是散大的。作为重症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虽然医务人员尽力了,病毒还是夺去了夏思思医生的生命,在病毒面前生命是那么的脆弱。

刚到武汉时,心理压力非常大,虽然职业赋予她们太多的神圣,可脱下白大褂后她们也是常人,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到了ICU病房后,看到那么多的危重病人,在那个时候,任何恐惧害怕的心情都消散了,医者的使命一直在告诫自己,救死扶伤,护佑生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救治更多的患者,帮助他们早日摆脱困境。

随着国内抗疫形势趋向利好,每天的病例在逐渐减少,重症患者也几乎是寥寥数人,在轮换修整过后,3月18日,接到上级指示,分批撤离武汉,完成救治任务后带着不舍告别了承受着悲伤却依然热情坚强的武汉人民。第一次感受到中国力量,4.2万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第一次感受到中国速度,10天建立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6天建成武汉最大的方舱医院;第一次感受到这么多的礼遇,专机飞行、水门之礼、警车护卫、市民的拥戴;第一次自己的生命让这么多人牵挂于心;第一次作为重症人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危险与苦累已成往事,激昂的抗疫热情化作平淡的工作,生活终究要归于平静。病毒肆虐,国家有难时,她们尽了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在大家都渴望离开疫情蔓延的武汉时,她们逆向而行,挺进疫区。鲜花退去,工作继续。

王迎莉就是这样一位认真、开朗、踏实的人。她从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30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和20多年的护理管理工作,让她拥有着高超的护理专业技能。她总说:护理工作很普通、很平凡,但却肩负着挽救生命的重任。她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全院危重病人最多、护理任务最繁重的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患者最重、护理量最大的地方一定有她忙碌的身影,这样的坚守持续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一次,科室收治了一位无名氏危重症建筑工人,单位无人过问,家属远在外地,王迎莉便为患者购置了所有生活用品,还经常给患者带来可口的饭菜,像家人一般给了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直到康复出院。不仅待患者如家人,作为护士长的王迎莉,更是待同事如朋友,来自偏远地区的新职护士,在大连求学四年没填一件新衣,她便自掏腰包让小护士过上了最温暖的一个冬天。王迎莉总说,看着患者出院时会心的笑和给我的拥抱,一切都值得,这就是最好的回报,是“辽宁省护理天使”“大连市优秀护士”“大连市名护”等等荣誉称号无法比拟的。

选择了护理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奉献;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就意味着全力以赴;作为一名重症监护的护士长,就必须接受最艰难的任务。王迎莉她用自己30多年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护理的天职,什么是党员的义务。

王迎莉本人患高血压多年,体检发现心脏也不太好,家里的老人还在生着病……年龄和现实的种种状况似乎已经不允许她再这么拼命工作下去了。但在国难面前,在祖国最需要她的时候,王迎莉还是奋不顾身地站出来,用最美的笑容、最积极的心态、最过硬的技术站出来迎接疫情挑战。在决定去武汉时儿子忍不住说道:“妈妈,能不能不去,你52岁了,高血压这么多年,还有偶尔发作的湿疹,我很担心你。”做为一名母亲,有太多的不舍,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坚强的她安慰儿子道:“咱们一家三口都是白衣战士,我们的职责所在,疫情当下,我们不站出来谁站出来。虽然我年纪有点大,也有高血压,但是我有经验啊,武汉此时正需要去了就能直接冲上去的战士。”她的担当精神也感染着儿子,在她踏上征途的时候,儿子也提前结束了休假,返回北京一家大型医院工作,而她的爱人,也坚守在大连医院,一家三口身处三地,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这样一个家庭,是爱的延续,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高尚品质的传承。王迎莉同志舍小家为大家,以心为灯,尽己所能,为战疫倾尽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