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ABC

  • 文:宣传策划部
  • 日期:2020-12-28

指导专家: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主任 魏巍 博士


有的患者在监测卵泡或是做人工授精及试管婴儿时,医生在给做阴式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后经常会说A型、B型、C型,有的患者在听完后会立刻担心的问医生“A型”是不是不好呀?或者“B型、C型”是不是不好呀?

今天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子宫内膜ABC。其实医生常说的“ABC”是指子宫内膜的分型。子宫内膜会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在B超下呈现不同的形态。

月经期:

由于月经期内膜脱落,宫腔积血、含有内膜碎屑,有时超声上常显示宫腔分离;有的患者子宫此时子宫内膜<4mm,这也是正常的,不用担心子宫内膜薄,无需担心。

卵泡早期(第7~10天):

此时为月经刚干净时,子宫内膜为增生期起始阶段,是整个周期内最薄的时期。最薄时形成一条强回声线,通常描述为“线性”,厚2~4mm左右,周围有声晕。

“A”型内膜:

卵泡中期(第11~13天):随着卵泡的发育,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子宫内膜逐渐增厚(约4~8mm),B超下内膜功能层表现为暗色,宫腔和前后基底层线表现为浅色回声,构成常说的“三线征”,又称“嘴唇样”。

“B”型内膜:

卵泡晚期和排卵期(第14~15天):此时由于卵泡发育速度增加,雌激素快速升高,内膜亦加快增长,于卵泡成熟并排卵前1天增长到约9~12mm左右。随着内膜的增厚,B超下见内膜回声逐日增强,原先的“三线”变得模糊不清,功能层与基底层的界限不明。我们称之为“A-B”或“B”型内膜。

“C”型内膜:

排卵后黄体期(第15~28天):此时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厚度约为10-14mm,内膜腺腔里充满了分泌的糖原。此期内膜厚度可有少许增加,B超下见内膜转变成均匀高回声,“三线征”消失。

卵泡和内膜随着月经周期不断变化,周而复始,内膜的厚度和分型都与卵泡的生长、发育、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有最直接的关系。

如果卵泡没有发育的时候,仅仅观察内膜,厚度常常是不会达标的。所以在月经期行B超检查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4mm是正常的,无需担心。

在卵泡直径达到18~22mm,一般最合适的子宫内膜厚度为8~14mm,子宫内膜形态可为“A”型或“B”型,或两型的过渡期“A-B”型。如果内膜在周期中不能呈现周期性变化,持续呈“C”型,预示内膜的质量不良,胚胎可能很难着床。

因此,常说的“ABC”型是指子宫内膜不同的形态,而不是一个级别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