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捧得一颗心来 不带半棵草去

——记录一名护士的一天

  • 文:介入科 刘世博
  • 日期:2019-12-10

“事迹”或许应该属于英雄,他们放弃了常人自己所不能放弃的东西,以换得更多人的利益。“事迹”亦或许应属于伟人,他们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他们的名字本身就散发着圣洁的光和热。“事迹”或许不应该属于她,因为她仅仅是一名工作在医疗服务行业一线的工作人员,平凡到我们实在无法在她身上找到某个动人的瞬间。那就随便记录一天吧,而这一天,就是每一天。

家与工作岗位相距13.2公里,大连市没有单独的一辆公交车可以把这两个重要的地方连在一起。为了照顾家人,她选择住在这里,选择了冬季的披星戴月,选择了夏季的漫长拥挤。5点钟左右她就为家人做完早餐,在思念了一次刚刚踏上大学之路的儿子后,她推开了家门。

这里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楼介入治疗室,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妄图穿破这里厚重的防护铅墙的时候,门锁就迎来了今日的第一次转动。7点钟,这个时间取决于路上的安稳和安全,一个钟头的车程经不起任何拥堵,否则这一天的工作将在艰难中开始。

李慧敏是这里的总负责人,每天她都会第一个来到这里,并开始思考这里的每一个细节。还好,昨晚加班到9点的同事们没有忘记关掉那些设备的电源,对了,今早负责擦拭处置车的同事昨晚3点干完急诊,今天上午休息——于是她拿起抹布开始清洁。昨天下班时间刚送来的高值耗材还没有进行登记,昨晚加班的手术收费还没有审查,对了,今天导管室要做TACE,需要用到的微导管各种型号只剩1根——于是她拿起了电话。20分钟以后,药理化总支会议要开始了,她换好白大衣,拿起了那个沉重的记录本。

半个钟头的会议结束,科室内的成员站成两行,等待交班开始。传达工作之后,她一头扎在电脑前,准备今天要上交的报表与材料。刚刚做完,一声门铃,患者送到。作为领导的她不需要上急诊班,但她需要弥补上急诊班的同事们的辛苦,那就是替补他们的日诊工作。一番行云流水般的术前准备过后,手术开始。电话响起,神经外科有一台手术要做,可此时台上的手术还没能看到结束的时间——临床科室这样突然到来的手术,她需要反复的协调与安排。电话铃又响起了,门诊楼导管室的患者术中突发紧急情况需要抢救,她只好将工作交给副班同事一人,披上白大衣就往门诊楼跑。

上午的工作似乎没有结束的意思,患者一波一波的送来,手术一台一台的开始,大家不得已轮换着去吃午餐。12点半,半天的工作在主任摘下手套的那一刻结束,她急忙冲进手术间,撤掉手术套件,把患者扶下床,和当班的同事一起,用最短的时间将这里恢复原样。接下来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大家拿出午饭边吃边聊,而她会选择用最短的时间把饭吃完,这样就会有更充足的午休时间。在半个钟头的休息过后,她拿出那个密密麻麻的记事本,翻到今天的那一页,哦,工作量的统计已经安排好了,下个月值班信息也安排好了,还需要打一份培训计划,季度工作计划,医疗安全专项检查考核标准,下午的手术应该不算多,这些工作应该会做完。

紧张的手术再次开始,血管外科的患者早早的躺在治疗床上,护士们在准备,而她也不用替班了,昨夜凌晨出急诊的同事睡眼惺忪的出现在面前。直线加速器那边的耗材是不是快用完了?同事们都在配合手术,她只好亲自穿上白大衣,推着板车,车上放着高高一摞备品,往直线加速器那里走去。3点半,马上要开院周会了,她急忙又赶回外科楼导管室,把手术安排好,叮嘱同事们下班后不要忘记锁门。5点半,会议结束,她回到科室,门诊楼心脏导管室还在加班,而外科楼导管室的同事们已把门窗关好,还给她留着灯。她仔细回想了一遍刚才会议的内容,准备好明天传达会议精神的材料,6点钟,今天下班还算早,但愿公交车上有个座位。

这是她的一天,这是一个普通的周四,这是一名护士长漫长人生中的一个瞬间,这是她用青春写下的散文诗。而这也不仅仅是她的一天,也是每一位介入治疗室的护理人员的一天。她们用平凡的身影去演绎着这样一个个场景,很平淡,却很震撼。我们不期待那些刀光剑影般的殊死拼搏,却能坦然的与死神较量。我们也不想宣泄工作的辛苦与繁琐,但我们会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