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常见诊疗误区

  • 文:分泌二科 段薇
  • 日期:2019-08-15

指导医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二科 段薇 主任医师

糖尿病作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需要广大患者有积极的自我管控能力和治疗上的科学认识。但是,一直以来,很多患者却存在着一些关于糖尿病治疗方面的认识误区。

一、糖尿病识别误区

1.糖尿病不痛不痒,不算病!

WHO发布目前发病率最高的三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糖尿病危害不在于一朝一夕的高血糖,而是其长期糖代谢紊乱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致残、致死的并发症;另外,占糖尿病90%以上的2型糖尿病也是肿瘤高发人群,如常见的乳腺癌、结肠癌等。血糖长期慢性的逐步增高,大部分糖友没有“三多一少”等不适,但是这种无声的血糖攀升,往往更容易被人忽视,一旦发病,多已是因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前来就诊,贻误及时降糖和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最佳时机。因此,识别糖尿病绝不能跟着感觉走!

2.体检“过关”就不是糖尿病了吗?

体检都是检测空腹血糖(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但是一部分曾经血糖轻度异常者因为各种原因,会在体检前刻意减少正常饮食摄入量或者提高活动量等,这样检测的空腹血糖虽然正常,因不是其常态生活情况下真实糖代谢的体现,出现漏诊;另外,一部分人空腹血糖不够糖尿病诊断标准(如血糖介于6~7mmol/l之间),而本人又没有听从体检人员嘱咐事后加查餐后2小时血糖(糖耐量检查),也容易漏诊糖尿病。因此,糖尿病高危者(如:成人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 肥胖,静坐生活方式,妊娠糖尿病,曾经体检为糖尿病前期者等),体检时应主动行糖耐量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而不是掩耳盗铃。

二、饮食、运动治疗误区

“管住嘴迈开腿”发挥极致,过犹而不及

比如饮食治疗方面:单纯夸大饮食降糖作用,相信“愈少愈健康”,出现营养不良(如维生素B缺乏导致手脚发麻,维生素D缺失导致骨质疏松、低血糖导致脑功能下降等);片面强调某种食材降糖作用,过分依赖食疗降糖(如依靠南瓜、苦瓜等降糖);在此请糖友们牢记: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但降糖程度有限,而且入口东西一定遵循“总量一定,营养均衡,什么都可以吃,什么都不多吃”的原则,如此才能持之以恒,长久获益。科学研究表明,没有一种食材可以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各种营养素,更不要说持久降低各种程度的高血糖!

而运动方面也存在上述走极端的误区,在此,敬告各位糖友: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身状况的运动形式,规律化、长期化才有助于血糖的平稳改善;避免疾风骤雨、时断时续的运动(导致血糖大幅波动),杜绝严重低血糖、膝关节受损等运动性伤害的发生;摒弃血糖不达标时仍一味过度追求饮食、运动降糖作用,须知高糖时剧烈运动会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三、药物治疗误区

常见“西药伤肝肾,我要吃中药”、“药片伤肝肾,我要胰岛素”、“胰岛素上瘾,我要吃药片”这些说法。实际上,现代医药发展至今,已形成科学、规范的药品临床观察和研究,国内各大医院开具的处方降糖药物在其药效和安全性方面既有保障,也绝对优于那些所谓保健用降糖中药;选用何种降糖药,一个科学降糖方案的制定除要考虑患者血糖水平,还要顾及肝、肾、心脏等主要脏器的功能,年龄、生活自理、经济状况、当地医疗水平等综合因素,所以,即使有药物伤及肝肾,也是个体差异,医生会在高危、敏感人群中避免使用,也会定期随访观察,将危害降低最小;因此,何种药物的使用,一定是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人云亦云。

目前科技水平使得糖尿病仍是尚未根治但可控制的慢性疾病,祝愿在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漫长道路上,广大糖友以科学武装头脑,做到灵活有加,自由有度,管控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