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降压药遇不良反应时的应对

  • 文:转载:合理用药科普
  • 日期:2019-02-14

服用降压药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

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钾(主四肢乏力),痛风患者禁用噻嗪类利尿剂。长期应用利尿剂需预防发生低钾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平时注意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马铃薯、葡萄、西葫芦、全麦(带麦麸、麦胚芽)、大豆、坚果等;必要时在医师或者药师的指导下补充氯化钾。

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平类)

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外周水肿(如踝部水肿,晨轻午重)、面部潮红、头痛等。若出现严重水肿可停用地平类改用其他抗高血压药。需要联合用药降压者,可选择联合应用普利类,减轻体液淤积,缓解下肢水肿。

普利类降压药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干咳、罕见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唇、面部较多见,最严重为喉部水肿)。咳嗽通常发生在用药一周后,夜间较多见。服用此类药物一旦出现干咳,不要自行停药,咨询医师或者药师,根据症状评估后对症处理,可耐受者一般无需停药,不耐受者可换用沙坦类。

干咳一般会在停药后1~4周缓解。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发生在服药第1个月内,重者可危及生命。一旦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应及时就诊,终生避免应用所有同类药物。

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

常见不良反应是心动过缓和撤药综合征。常见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晕厥、黑曚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学会自己数脉搏,脉搏低于55次/分钟应就医调整药物。

撤药综合征是指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绞痛恶化。如需停用β受体阻滞剂,应在药师指导下逐步撤药,整个过程至少2周。

α受体拮抗剂(唑嗪类)

常见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和体位性低血压,所以高血压合并胃炎、溃疡病者慎用。初始用药从小剂量开始,睡前服用。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可通过双足背屈、蹲坐或弯腰等方式升高血压,长时间卧床后应缓慢下床或静坐几分钟后再站立。


需要注意的是降压药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不可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