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人才兴院:学科发展的步伐坚实而有力

  • 文:转载:2018年7月31日《大连日报》A05版
  • 日期:2018-07-31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中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医疗卫生事业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一所有着110年历史的百年医院,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抓住时代机遇,全力以赴建设管理一流、人才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百姓信得过的大学附属医院。通过积极探索实践“不求多,但求精”的医院特色发展理念,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在大连市委、市政府、大连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坚持“人才兴院”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医院特色的人才兴院、强院之路。在从企业医院转型为大学附属医院的转折点上,医院将人才作为推进医院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科领军人才和拔尖的创新人才,建设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大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并初步实现了百年医院的改革发展与复兴。近日,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笔者采访了医院副院长王若雨教授,他对医院的“人才兴院”战略发展做了如下介绍——

人才战略: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随着医学的发展,学科建设着力解决的问题已经从有没有转化为强不强,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人才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而高层次人才在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驱动和支撑作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辽宁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长期以来,始终将不拘一格、大力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作为学科发展战略。

2009年,医院从理念、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成立了人才学科建设部,将学科建设和人才工作充分结合,专门负责落实医院对人才引进、培养及使用和学科建设等方面作出的重大的、全局性的部署,并结合医院发展需要,分析医院不同时期人才需求和人才社会方面的待遇情况,及时调整医院的人才政策。近十年来,医院先后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学科带头人30人、博士87人,培养博士19人。享受国家特别津贴等政府津贴7人,省市优秀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领军人才等12人。逐步形成了以国家临床重点项目骨科为龙头,以急诊医学科、康复科、胆道外科等省、市一级重点专科为支撑,以甲状腺乳腺外科、心内科、妇产科等为特色的颇具影响力的医疗团队,医院的床位数由原来的560张增加至现在的2200张。

近五年来,医院多次派出医护骨干分赴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研修。2014年成立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同等学力博士学位培训基地;2015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成立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博士后导师26名,进站博士后10名;2016年,经省科协批准成立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坚持落实“名医”、“名科”、“名院”的发展战略,积极搭建学科发展平台,鼓励开展创新技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逐渐形成了学历结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国家及省内一流的学科品牌,推动了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顶层设计:尊重、用好、留住人才的关键

人才是医院学科建设与战略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做好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如何切实有效将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如何将人才能力发挥到更好?是新形势下,医院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思考,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积极探索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努力打造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成事的良好环境,在探索中打造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人才战略,为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

近年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将建立健全高效的人才机制作为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根本大事,为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次,医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2013年,医院为了稳定人才队伍,在大连市取消博士安家费的时候,医院及时调整政策针对引进博士研究生和学科带头人制定了医院的《人才建设战略实施方案》,自筹资金增加博士安家费来吸纳人才,同时在培养人才方面也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15年,医院又出台了《人才建设战略实施方案修订意见》,提高了学科带头人引进经费的额度,同时增加了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和解决暂时住房问题,使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引进质量又提高了一个层次;2017年,医院专门召开了职代会暨人事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智慧,出台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点医学人才激励政策及管理办法》、《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等5项工作方案,为医院调整结构、留住人才、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各项政策的推出不仅是对高层次人才的各方面保障,更是对其价值的认可和肯定,让他们可以在这里得到更多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搭建平台:人才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人才引进是学科建设迈出的第一步,让人才能够尽可能发挥优势则是学科持续发展的动力。医院将人才引进之后,根据人才的专业特点及能力因人设岗,在赋予一定职务的同时,使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创造快速成长的条件。 2006年开始,医院实行单病种负责制,扶持专业人才在某一疾病的治疗方面求精求强,形成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治疗优势。同时,医院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条件,通过搭建技术、科研平台,如调整病房、购进开展新技术需要的医疗设备、配备专科实验室等,调动人才主观能动性,使各类人才在临床、科研、教学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

例如,2017年医院引进的血液病专家方美云教授。方美云是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市政府及国务院津贴,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辽宁血液分会副主委、医师协会辽宁内科分会副主委等多项职务,在辽宁省血液病专业具有一定威望。来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后,医院除了兑现引进专家的待遇之外,还兑现了科研的配套经费,同时举全院之力对内科楼的床位进行了大调整,将原来血液科30张床位增加至100张,其中,包括重新设计装修的百级层流病房6间。此外,科室建立了齐全的亚专科,包括淋巴瘤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及出凝血、风湿免疫病,并配备了专科实验室,可以开展免疫表型、微小残留病变、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实现血液及风湿免疫病全面且高水平的检测,为精准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院的大力支持下,曾经相对薄弱的血液科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在疑难重症的诊治方面均走在了省内前列。

情感文化:人才发展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血液”,留住人才对医院来说至关重要。除了健全激励制度、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实施人文关怀,营造和谐、舒心、尊重人才的工作氛围同样重要。

医院坚持“引进来、扶上马、送一程”的管理理念,利用人才学科部进行各部门的工作协调,让引进的人才来院以后能够快速顺利的与原有的人才融合,形成团队力量,使人才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医院还帮助解决家在外地的人才家属就业问题、孩子入学问题,家庭住房问题等等,使高层次人才有用武之地且无后顾之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

除此之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优良的传统文化、老一辈医者严谨的治学行医精神、对病人认真负责到底的态度、团结协作的传统和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等,也是留住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多年来,围绕医院中心工作,通过丰富文化平台,开展载体活动,全面推进了医院核心价值文化、廉洁文化、制度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等建设,为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使得全院上下形成了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而这些无形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动着每一个中山人。

与此同时,医院坚持以发展需要和学科建设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组织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自2014年起,医院从各科青年骨干中遴选出优秀人才,开设青年骨干培训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对青年骨干从医疗技术、科研能力以及科室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熏陶和培养,为医院的学科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持续引入:助力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始终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以引进人才为重要突破口,积极打造人才高地,品牌学科、高端技术、特色项目等优势发展优势突出,学科综合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辽宁医学会发起的“2017年全省医院综合考核”排名中,医院以880多分的总成绩拔得头筹。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赵德伟教授作为高端人才进入医院后,医院骨科在治疗技术、科研能力、专家实力、床位规模等方面均已进入国家先进骨科行列,成为综合医院中的具有“骨科医院”水平的强大专科,并在国际骨科医学界赢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发展成为专科技术精尖、科研能力高超的骨科专业团队。2005年,王若雨教授引进中山医院,带领团队率先在大连开展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临床研发,并于2017年在大连地区首次利用数字化3D打印模板导向技术,成功实施了放射性粒子植入。近年来,在王若雨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实现了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项目及基因测序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基因精准医疗成为患者个性化精准诊疗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近几年引进的高端人才中,张树龙教授带领团队打造了大连地区亚专科齐全的心脏中心,年门急诊量达8万人次,出院人数1万人次,年心脏介入手术量2000余例,其中包括冠脉支架术、导管消融术、心脏起搏器安装、先心病和瓣膜病介入手术。在中山医院,还有许多类似的科室,历经了漫长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而在整个过程中,人才的引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2013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与哈佛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BROAD医学研究所合作,成立中美基因转化医学研究所,并率先在大连引进肿瘤全基因二代测序仪,助力精准医疗的开展。多年来,医院在悉心培育“高原学科”并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的同时,也时刻不忘“高峰学科”的建设。凭借现有的平台和实力,未来医院将在尖端技术发力,在越来越多的“高精尖”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以点带面打造本市具有特色的“高峰学科”,不断放大“高峰学科”影响力,使本地患者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此,医院聘请了显微外科领域享有盛誉的华人专家、《microsurgery》杂志主编张峰教授作为客座教授,并将以骨科主任的身份,填补医院在损伤修复整形这一领域的空白。未来,医院还将引进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专家姬广聚,在他的引领下,医院中心实验室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必将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