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依托微创技术优势,打造规范化个体化胆石病诊疗平台

  • 文:转载:2018年7月23日《半岛晨报》A14版
  • 日期:2018-07-25

70岁的李大爷是个老病号,曾经做过胃部手术,患糖尿病肾病多年,每隔两天就需要透析一次。2年前老人不幸患上了胆总管结石,由于合并症太多,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医生给他带上PTCD引流管,因为害怕胆管发炎,这根引流管一带就是两年。这给老人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经介绍,李大爷来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石病微创外科,马跃峰主任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带领团队制定了个体化微创治疗方案,运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胆道镜取石术(PTCS)成功取出结石。没有开刀,不需要全麻,也没有因手术耽误透析,李大爷的结石就解决了,也撤掉了PTCD引流管。马跃峰主任告诉记者,像李大爷这样棘手的患者在科里还有很多,依托科室在微创技术方面的优势,他们都会得到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四级预防 胆石病治疗的系统性工程
马跃峰主任介绍, 胆结石是指发生于肝胆系统内任何部位的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复合部位结石等。肝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进行性上升趋势。
患有胆石病一定要手术吗?一定要切除胆囊吗?手术后会复发吗?面对这些胆石病治疗无法避开的话题,马跃峰主任表示:“胆石病防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防治手段应贯穿四个层次的预防阶段。”目前,胆囊结石防治分为四个层次:一级预防,防止胆囊结石易患人群产生结石。二级预防,对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进行有效处理,防止并发症发生或结石进一步增大。三级预防,对有症状的结石患者进行治疗,防止或延缓胆囊失去功能或防止并发症。四级预防,消灭结石后,防止结石再生。
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胆石病微创治疗专科,每个月都会义务为患者开办胆石病防治知识讲座,指导胆石病高危人群的饮食、营养及胆囊情况评估,目的是降低高危人群的结石发病率,而对于手术后的患者,对患者的结石、胆汁及胆道解剖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其结石发病原因,同时,为患者建立了随访档案,定期门诊随访,对出现结石复发迹象的患者及时给予饮食及药物干预,大大降低了手术后患者的结石复发率。
微创技术组合 让胆石病治疗更加精准
随着各种内镜及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微创外科改变着我国传统胆道外科的治疗手段。马跃峰主任介绍,因肝胆结石病情复杂,病理差别大,单一微创技术往往难以达到全面的治疗效果。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胆石病微创外科,采用了多种微创技术联合应用,使许多复杂、危重的胆石症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并康复。记者了解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石病微创外科是大连地区三甲医院中唯一以胆石病防治为主攻方向的专科。科室拥有独立的胆道镜手术室、ERCP治疗室,配备有国际顶级的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内镜、等离子碎石设备等。其微创技术全面覆盖了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息肉的治疗。为胆石病患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和微创化的治疗方案。
马跃峰主任告诉记者,全面的微创技术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同样一个胆总管结石疾病,根据患者的身体和发病情况,可有多种治疗选择: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腹部打3-4个小洞,即可完成手术;而对于不能很好耐受麻醉或不想腹部留有任何疤痕的患者,可通过ERCP(经口十二指肠镜取石)途径取出胆管结石,术后第二天进食及离床活动正常,并且实现腹部零创口。
介入技术适合年老体弱并发症严重的患者
随着介入器械的进步以及介入操作技术的改进,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胆石病微创外科开展了通过介入技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年老体弱、胆管结石巨大、既往胃大部切除手术病史的患者,腹腔镜、ER-CP及传统开腹手术都不适合,此时,可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胆道镜取石术(PTCS),这种介入技术的微创治疗方法,特别适合年老体弱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实现了不开刀进行胆管取石。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石病微创外科是大连地区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科室,已经使数百名不适合手术的胆石病患者取出了胆管结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该方法也适合那些不适合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