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机械取栓技术 为脑梗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 文:转载:2018年5月21日《半岛晨报》14版
  • 日期:2018-05-21

5月3日-6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八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召开。在授牌仪式上,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被授予“高级卒中中心”。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一科邓东风主任告诉记者,这是对医院脑卒中防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医院中与脑卒中救治相关技术的认可。“在脑卒中的救治中,我们不仅有完备的绿色通道,还有全面的脑卒中救治技术,机械取栓就是其中之一。”
机械取栓:避免瘫痪,治疗时间窗延长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除了基础的药物溶栓外,机械取栓是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之一,不仅可以很好的疏通血管,拉取栓子,还将治疗时间窗延长到24小时。
前不久,82岁的李大娘因为单侧肢体不能动,言语不清等症状,被家人送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经过诊断老人患的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这位老年患者来到医院时已经完全失语、左侧肢体完全瘫,静脉溶栓后症状没有恢复。于是,我们立即启动机械取栓流程。”邓东风主任告诉记者说,当时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给予机械取栓,右侧颈内动脉基本开通,大脑中动脉显影良好。手术后,患者意识明显好转,左侧肢体肌力约2级。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李大娘逐渐恢复了语言功能,左侧肢体也能活动了。家人十分激动,没想到机械取栓技术能帮助李大娘逃过偏瘫、失语的命运。
邓东风主任告诉记者说,近年来,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像李大娘这样因机械取栓技术受益的患者越来越多。从2016年在大连较早开展机械取栓技术以来,已经成功救治了50多个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技术无论是开通的成功率、精准性,还是治疗时间窗的优势,都给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更加有效的手段。
机械取栓:更有优势的治疗方式
据统计,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有研究显示40%~5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是大血管闭塞。临床研究已证实,尽早开通闭塞血管,尽快恢复缺血区脑组织血流,可以避免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改善预后。
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是急性期,即发病6小时内。在20年前,静脉tPA溶栓开始被批准用于发病3小时内的缺血性卒中。尽管静脉溶栓有相对的成功性,但其在大血管堵塞再通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能够获益的患者较少,而且治疗要求的时间窗较短。“机械取栓技术的血管再通率为60%左右,明显优于静脉溶栓的30%,并且,2018年2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总局(FDA)批准了Trevo 取栓支架的新适应症,将特定患者的治疗时间窗延长至24小时。”邓东风主任告诉记者说,由于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神经细胞坏死,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脑梗的治疗应该把握黄金救治时间,越早救治,预后就会越好。而机械取栓技术的优势是抢救的时间窗延长到24小时,这就为患者赢得了有效治疗的宝贵时间。
救治流程和技术先进缺一不可
在脑梗患者的抢救上,除了院前时间要争分夺秒,院内及时救治也至关重要。邓东风主任介绍,在脑卒中的救治上,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具有完备的绿色通道抢救流程,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患者入院被诊断为急性脑卒中后,绿色通道抢救流程立即启动,患者会被贴上急救标识,无论是影像检查还是其他程序都会被优先对待。”邓东风主任告诉记者说,在急救过程中,神经外科介入组的医生随时待命,如果适合机械取栓,会以最短的时间安排手术。患者从急诊入院到机械取栓手术实施,用时最短的一位患者只用了49分钟。
机械取栓结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功能,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达到良好功能结局的概率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