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报】技术过硬的影像科人才梯队提升肺结节诊断的整体实力

  • 文:转载:2018年5月7日《新商报》A15版
  • 日期:2018-05-07

30年的时间里,我国肺癌发病率增长了465%,成为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疾病。而在大连,据市疾控中心的统计显示,2017年大连市五区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首的也是肺癌。随着人们体检意识和医院检测手段的提高,肺结节被更早、更多地发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伍建林作为影像学专家,在辨别肺结节良恶性上也颇有心得,去年获评“辽宁名医”称号。名医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将带动学科乃至医院的长远发展,通过出专家诊和开设肺结节MDT门诊,伍建林也逐渐带出了一支过硬的团队,大大提升了影像学诊断的整体实力。

5毫米以下肺小结节 定期随诊尤为重要

周二上午是伍建林出专家诊的日子,每次都有不少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拿着片子和体检结果,前来咨询刚刚发现的肺结节到底是不是癌。看到体检报告上“磨玻璃样小结节影”、“0.3×0.3厘米实性结节”“多发粟粒结节”等字样,他们中很多人彻夜难眠,表现出明显的紧张焦虑情绪。如何向患者解读病情,既有很强的专业性又要讲究表达技巧,伍建林显然将两者完美融合。“你的小结节目前看安全,不必紧张,建议你定期随诊观察,我们一起来监测它的进展变化。”“这个结节现在长大了,建议你近期要积极处理,可以和胸外科专家研究一下治疗方案。”这既让患者得到了明确诊断,又不丧失对肺结节癌变的警惕性。

伍建林长期的经验表明,直径小于5毫米的肺结节绝大部分为良性,越小、越实越安全。如首次发现肺小结节,建议3个月先随访一次,对比观察两次CT检查结果,如结节变小或消失则为良性,如大小和质地没有明显变化则可1~2年再随访一次。相关研究显示,单纯的肺磨玻璃结节样肺癌体积增大一倍(或直径增大1.25倍)的时间为813±375天或更长时间,个别病例有报道可长达8~10年。因此,对于肺小结节做好定期随诊观察尤为重要。

肺结节MDT门诊 提供一站式诊疗方案

最近,40多岁的刘女士的CT检查结果显示,她左上肺一个直径1.3厘米的结节被高度怀疑是恶性的。下一步该怎么办?是早期的还是晚期肺癌?要不要手术?手术后多久才能恢复?要不要化疗?一系列问题使得患者和家属内心压力很大,又不知所措。伍建林告诉他们,医院每周四上午有肺结节MDT门诊,包括医学影像科、胸外科、肿瘤科、病理科、呼吸内科等专家团队共同出诊,到底是随诊观察,还是手术切除、病理分期、是否化疗、放射粒子治疗等问题,这些专家会帮助患者制订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有需求的患者可以提前预约,所有疑问都将得到一次性解答。

据了解,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结节MDT门诊自2016年开诊以来,已经有近2000位患者受益。一站式、个体化、规范化的诊疗模式集咨询、诊断、治疗、随访功能于一身,患者不必再奔波于各个科室之间,就可以获得个性化的明确治疗意见,及时确诊施治。最终,病理科在手术切除后,可以给予患者明确的分期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延伸

名医名诊名科 带动人才发展

近几年,伍建林在团队人才梯队建设上付出了很多心血。患者需求量的增加和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都对影像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影像科承担了全院X线、CT、核磁共振、特殊造影等越来越多的影像学检查及阅片报告工作。仅59人的科室团队每天检查与阅片量达1500余人次,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仅一位患者的肺结节CT片子的薄层图像的层数就要多达300~500层。医生们需要在大量阅片过程中敏锐、准确地发现异常,十分考验“眼力”。年轻医生的快速成长,需要扎实的积累,更需要名医名师的经验传授。从肺结节MDT门诊成立开始,伍建林就带领放射科于晶等教授一同出诊,还对中青年医生和规培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目前医学影像科基本完成了老中青人才梯队建设,已有7人在国内或省内学术组织任职,明显提升了技术水平与学科影响,也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