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报】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 文:转载:2018年4月9日《新商报》A16版
  • 日期:2018-04-10

去年年末,一位40岁的女患者来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一科就诊。患者此前因一侧腿疼到附近的医院检查,却发现双侧均为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随后,患者即赴京治疗,北京的骨科专家告知需要截骨手术治疗。但是,截骨无法双侧同时进行。如果先做一侧,再做另一侧,除了要承受手术的巨大痛苦和创伤外,往返赴京治疗的时间更是长达一年。在患者犹豫之中,辗转听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有一种新技术能对症治疗,这位患者立即回到了大连,她所有的治疗希望都集中在了这一次求治。

先天性“隐患”在四十岁左右迎来高发

据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一科主任杨磊教授介绍,这位女患者是典型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简称DDH)。最大的特点是虽然发育不良是先天性的,可年轻的时候却毫无症状。有人30岁后开始出现疼痛,到了40岁左右,由于髋关节部位的肌肉、韧带、软骨等继发性劳损加重,此类疾患进入发病高峰。不及时救治,会加剧病程进展,出现滑膜炎、骨性关节炎等,严重者会丧失劳动能力。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截骨术,通过将骨头截断后旋转骨头的方向来纠正发育的缺陷,但是这种方法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术后康复时间长。

去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赵德伟教授,带领团队率先将3D打印技术引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首创了3D打印多孔钽金属髋臼盖,从而使此类患者告别了痛苦的手术截骨,找到了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效果更佳的治疗方法。

创新技术“补缺”大大提高治疗精准度

杨磊教授介绍说,3D打印技术在这一治疗中贯彻始终。首先在完成患者的骨盆CT扫描后,计算机将骨盆做3D重现,将得到的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通过计算3D打印出缺失部分的模型进行术前推演和精准度校正。为的是让最终以钽金属为原料打印出的髋臼盖与受损的髋臼严丝合缝,最大限度地弥补现有髋臼的缺失。此过程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前期的模拟、计算,加上后期处理,算下来,术前准备要花费一个月时间。对治疗的精确性、精准度也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骨一科团队对这一技术的研发精益求精,又经过一年多的临床实践,技术操作已经非常成熟。”

最终,经过四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这位女患者于今年1月进行了“3D打印多孔钽金属髋臼补块髋关节重建术”。手术用时仅一小时。术后三天,患者便下地自如行走。由于恢复良好,一心想回家过年的患者在术后五天就出院与家人团聚了。

据了解,这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一科开展此项技术以来的第十四位患者。至此,所有患者全部治疗成功。

“3D打印出的个性化髋臼补块,确保有效改善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度,多孔结构提高了固定之后的初始稳定性和远期稳定性。钽金属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利于植入物与人体骨骼结合在一起。”杨磊教授介绍了此项治疗的优越性。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3D打印多孔钽金属髋臼补块髋关节重建术治疗DDH技术”,正在以疗效可靠、操作简单、风险更低的创新特色,越来越得到业内和患者的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