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信任的好朋友

——谈新型的医患关系

  • 文:行风办 贺颖虹
  • 日期:2016-02-29

我想给大家简单的叙述以下我家的就医情况,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我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近二十年的主管护师,应该说有相当的临床经验,当然也是家庭保健医生,按照权威级别来说就是享受国务院补贴的那种。

母亲和爱人都是绝对的信任我,从来都是我说吃啥药就吃啥药,绝不过问副作用、药价等,用妈妈的话来说:“我闺女还会害我吗?”,爱人也是这个类型,我不在家的时候,发烧感冒也不会自己找药吃。老爸是一个保健品控,相信保健品的神奇功效,但绝对的刨根问底型,经常把保健品销售员都能问疯了,住院是我最头痛的事,有一次因为走路偏,医生怀疑脑梗塞。我爸就询问神经内科医生:“既然看出我脑梗就用药呗,何必做CT,糖尿病人做这样的检查对身体有害不知道吗,还是医生呢?”经过我一个小时掰开了蹂碎了的讲解,总算同意了做检查,临了扔下一句话:“看CT结果没事医生怎么解释”, CT结果出了有一个小灶脑梗,老爸这才偃旗息鼓。

儿子就医的经历从小让他明白一个道理,相信自己胜过相信妈妈。7岁的时候舌头磕破了,我领他到普外科简单处置一下,儿子说:“妈,你能领我到专科去看一下吗”,果然到了口腔科医生给缝了一针,很快就好了。二十五岁的夏天,胸闷的厉害,我说:“夏天谁不胸闷呀”,儿子上海游泳脸色发白很不舒服,我还笑话他“康(糟糠)师傅”。儿子自己去看病,排了CT,拿着结果来找我:“双肺重症炎症”,治疗一个月才好转,我有些汗颜,肺炎不发烧吗,真是奇了怪了。儿子愈发的不相信我,有不舒服的时候就自己上网查症状或者去看医生,我真是又生气又好笑。

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我家的就医过程基本代表着现时代的医患关系。第一,就是亲人+信任,100%的放心,在我院的典型代表就是家喻户晓的曹铭谦主任,他把每一个患者都当成亲人,设计最佳方案,关心体贴,几十年如一日,在患者群体中有着很高的口碑。这是医者楷模。第二,是父亲和儿子类型,知识面大,怀疑一切,不相信医生,更不相信医院。

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难道我会对我的家人不是一视同仁,怎么可能出现这种境况,加倍的体贴呵护结果却大相径庭。分析其原因:一、小的失误造成的心理阴影就是不再信任。信任是基础,没有信任何谈检查治疗。信任是双方的,在信任危机的大环境下,舆论导向起了不小的作用,医务人员不能有小小的失误,任何的失误都会导致患者和家属不再相信医生,不再相信医院。有谁能一辈子不进医院,离不开的不信任关系是现代人的悲哀,大家都试图找一个医院的工作人员做朋友,不论大事小情都会咨询。有一次在急诊看到一个心梗的患者,医生交代要马上做支架,患者家属说“等等”,立即打电话询问他医院的朋友,他朋友也不是专科,要再询问循环内科的医生,医生又要询问患者当时的状况,百转千迷的耽误了不少时间。对一个这样的急诊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浪费宝贵的时间,说的是亲人的心,做的是“仇人”的事,对于医生来说是挺“愁人”。

原因之二、是超大信息量让患者只知其一,很多年轻患者来医院前都会上网查询症状和治疗药物,刨根问底式的问询,让医生招架不了,医生大呼“烦死了”,医生需要耐心解释,但也不能从生理、病理、生化个个方面一应俱到的全面解释。有一个女孩子每天都带体温计上班,只要是超过36.9度,必须要上医院查询发烧的原因,把医生搞得哭笑不得。

从身边的事说起,就像我们家的医患关系,当我从头梳理时百思不得其姐,第二遍再次梳理时开始有了清晰一些的答案,并可以顺藤摸瓜的找到一些解决的办法:取得信任,技术超群。

待患者似亲人是医神,但你牢记医生的责任与使命,做患者信任的好朋友不是难事。在患者有病的时候第一个想到你就是一个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