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知识汇集(一)

  • 文:药剂科 张楠楠
  • 日期:2017-03-29

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发作期、间歇发作期、慢性痛风石病变期。急性发作前可无先兆,典型发作患者常于深夜被关节痛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红肿灼热、皮肤紧绷、触痛明显、功能受限。

痛风为何多在夜间发作呢?

1. 尿酸浓度过高:夜间人体通过呼吸、排汗、排尿等途径丢失水分,血液浓缩导致尿酸浓度升高,结晶沉淀增多,诱发痛风发作。

2. 体温相对较低:人在睡眠中,新陈代谢率低,体温相对较低,尿酸盐的饱和度降低,容易发生沉淀。

3. 激素分泌减少:午夜时分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给痛风发作可乘之机。

4. 血氧浓度降低: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机体血氧浓度降低,为应对缺氧,体内核苷酸代谢就会增加,继而产生大量内源性嘌呤。

那么,哪些药物能够缓解急性期的症状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痛风急性期的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期,及早(24h以内)有针对性地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抗炎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可分为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和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

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

目前仅有间接证据比较不同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痛风的相对疗效与安全性。这类药物包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洛索洛芬等。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可用于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防治。

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

COX-2抑制剂能更有针对性的抑制COX-2,减少胃肠道损伤等副作用,可用于有消化道高危因素的患者。其中,依托考昔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适用于有胃肠道不良反应、不能耐受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但是该药的多数不良反应与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相同。而另一种常见的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由于其所需剂量较大,故治疗的风险获益比尚不明确。

非甾体抗炎药虽作为痛风急性发作期的首选用药,但是对于存在活动期消化道溃疡等非甾体抗炎药禁忌症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秋水仙碱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释放白三烯B4、糖蛋白化学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炎症因子,同时抑制炎症细胞的变形和趋化,从而缓解炎症。

秋水仙碱

传统的高剂量秋水仙碱(4.8-6.0mg/d)的用法能有效缓解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腹痛、腹泻、呕吐及食欲不振)发生率较高,且容易导致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低剂量秋水仙碱(1.5-1.8mg/d)与高剂量秋水仙碱相比,在有效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在安全性方面,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低剂量秋水仙碱48h内用药效果更好。

糖皮质激素

对急性痛风患者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30mg/d,3d)可起到与非甾体抗炎药同样有效的镇痛作用,且安全性良好,特别是对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不耐受的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

温馨提示:

有些急性发作期的痛风患者用了降尿酸药物之后,关节疼痛症状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较前加重。这是因为痛风患者在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周围沉积了大量的尿酸,用药后血液中的尿酸降低了,沉积在组织中的尿酸必然向血液转移,刺激关节滑膜并形成尿酸盐结晶,从而诱发急性痛风的发作。所以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在痛风症状缓解(≥2周)后开始降尿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