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头孢类抗生素7大要点

  • 文:转载:医学界呼吸频道 朱卫京
  • 日期:2017-03-24

如何合理使用头孢菌素?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用药史,个人及家族过敏史。有青霉素过敏史、某种头孢菌素过敏史、过敏体质者慎用。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性休克者禁用。不良反应多发于用药开始后1个小时内,尤其是用药30分钟内更要密切观察,注意控制滴注速度,并做好相应抢救准备。

(2)建议用头孢菌素前先做皮试。加生理盐水配制成500ug/ml浓度的皮试液,取0.1ml作皮试,皮试阴性者可在临床监护下使用头孢菌素。

(3)不同品种的头孢菌素不宜同时使用,亦不宜与青霉素合用。

① 同类药物的合用可造成毒副作用增加。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时可选用抗菌谱较广的抗菌素。

② 头孢菌素与其他抗菌药物同用时应注意配伍禁忌,例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美唑等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间有配伍禁忌。

③ 如确需头孢哌酮/舒巴坦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可采用序贯间歇静脉输注给药,但必须使用不同的静脉输液管,或在输注间歇期用一种适宜的稀释液充分冲洗先前使用过的静脉输液管。

④ 建议全天用药过程中头孢哌酮/舒巴坦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者给药的间隔时间尽可能长一点。

(4)联合使用抑制β-内酰胺酶的药物。细菌对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主要与细菌产生的能水解头孢菌素的β-内酰胺酶有关,联合使用抑制β-内酰胺酶的药物,如舒巴坦、三唑巴坦或克拉维酸,可提高临床疗效。

(5)按药典要求的时间、剂量和疗程使用头孢菌素药物。

①多数头孢菌素的静脉用药为每12小时给药1次,用药量一般为4g/d。头孢三嗪因药物半减期较长,可每日1次给药。

②头孢菌素抗感染的疗程一般为5~14天,用药疗程过长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和细菌产生耐药。注射用头孢菌素配药时应注意溶解后尽快使用,配好的药液室温下放置不宜超过5小时,冰箱4℃保存不宜超过12~24小时。

③配置药液的浓度多为1%~2%,为避免因药液浓度过高对静脉血管刺激和药液滴注时间过长致药效降低,常用的配伍:2g药粉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100ml,于1~2小时内输完。

(6)在应用头孢菌素期间及给药后至少1周内避免饮酒,以避免双硫仑样反应出现。头孢菌素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如有患者在使用后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一般认为头孢噻肟等头孢菌素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所以在应用期间饮酒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但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头孢噻肟也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7)长时间用药应常规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指标,尤其老年人、儿童等高风险人群。

头孢菌素的临床特点

(1)头孢菌素仅仅对细菌感染有治疗作用,对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霉菌)等引起的感染无治疗作用。因此只有当临床诊断为细菌感染(如血常规中白细胞明显增多和或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时,应用头孢菌素治疗才有作用。

(2)不同的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范围不同。按抗菌作用的特点临床上将头孢菌素分为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染色呈阳性(G+)球菌的效果比第二、三代强;对革兰染色呈阴性(G-)菌治疗效果较差。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不仅疗效不佳,甚至具有一定的肾毒性。代表药物主要有:头孢氨苄及头孢拉定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提高了对G-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性,抗菌作用加强;对G-菌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强,抗菌谱也较广,对G+球菌抗菌活性较好,与第一代相比,不良反应降低。对厌氧菌疗效增加;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与第一代相同(疗效不佳);与第一代相比,肾毒性有所降低。代表药物主要有:头孢呋辛及头孢克洛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前两代相比,第三代头孢菌素对G+球菌的活性降低,增强了对G-杆菌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有高效抗G-杆菌作用,明显优于第一、二代;抗菌谱明显扩大,增加了对厌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可到达不同组织、滑膜腔、体液,对于脑膜炎症患者可直达患者脑脊液;无肾毒性。代表药物主要有:头孢地尼、头孢克肟等口服药物;头孢他啶及头孢哌酮等注射药物。

第三代头孢菌素是在医院内应用最多的头孢菌素,根据其杀灭革兰阴性杆菌的特点分为两类。一类以杀灭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为主,亦有杀灭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常用的有头孢三嗪(头孢曲松,又称为菌必治)、头孢噻肟等;另一类以杀灭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杆菌)为主,亦包括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常用的有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

第四代头孢菌素较第三代对G+球菌抗菌活性增强,但不如第一、二代。与第一、二代相比,对柠檬酸菌属及沙雷菌属等疗效显著;在细菌细胞壁穿透性方面显著强于第三代。对耐药菌的抗菌作用增强,临床多用于重症细菌感染。代表药物主要有:头孢匹罗、头孢吡肟等。

(3)头孢菌素根据其代谢和排泄途径分为肝肠排泄和肾脏排泄药物。例如临床常用的头孢哌酮主要经肝肠排泄,对胆道和肠道细菌感染治疗作用明显;头孢他啶主要经肾脏尿液排泄,对尿路细菌感染治疗作用较强。经肝肠排泄的药物对肝功能有影响,肝功能异常和胆道阻塞时不宜使用;肝肠排泄的药物影响肠道正常细菌的生存,常导致维生素B、K的吸收减少和肠道菌群紊乱而引起腹泻,用药时应注意预防。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对肾脏有一定的损伤,尤其以第一代头孢菌素为明显,肾功能不全时就慎用或减量使用;同时应避免与其他影响肾脏的药物如呋塞米等同时使用。头孢三嗪同时经肝脏和肾脏双途径排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