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临床学院召开“学科整合型PBL课程”集体备课讨论会

  • 文:中山临床学院
  • 摄影:中山临床学院
  • 审校:宋晓妮
  • 日期:2015-08-27

2015年8月21日下午,中山临床学院教务部在门诊楼5楼2教室召开了学科整合型PBL课程集体备课的讨论会。学院全体PBL导师参加了此次讨论会,会议由教务部部长常晓丹主持。

会上,常晓丹部长强调整合型PBL课程与教学改革密切相关,希望通过该课程达到对课程整合尝试以及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需求。随后,常部长对2015-2016第一学期即将开课的“学科整合型PBL课程3”进行了整体安排部署,确定了学生培训、学生分组以及带教老师的安排,要求给位教师根据大纲认真备课并撰写教案。

如何把这一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全体参会人员重新深入解读“学科整合型PBL课程”教学大纲,探讨导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大家积极发言,坦诚交流,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和完善,使各自的观点与认识得到提升。

据悉,学院“学科整合型PBL课程”已经在2011级本科生中试开课16学时,有15名学生分两组参加了该门课程,效果及反响特别好。2015-2016第一学期该门课程将作为选修课在2012级本科生中正式开课。目前,已有74名学生选修了该课程。通过本次集体备课讨论会,大家对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充满了信心。

知识链接:

什么是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PBL 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PBL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PBL是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案例分析是教师先讲解教材,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前提下,然后做案例分析。